人文之河——长江与黄河
作者:不详 (字数:900字)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是怎样的两条河呢?
月光轻洒大地,世间万物朦胧祥和。耳畔哗哗流水,包裹着皎洁月光向东而去。
一位诗人自沙边走过,顿生哲思。只听得他轻吟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处照人?……”此语过后,这河水与文人便再难割舍了。
时值春日,长江缓缓流经宋朝。凭栏处,一人气质非凡,却又满脸愁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国亡了,家没了,此身何寄?想当初,自己高居君位,歌舞升平,吟酒赋诗,那生活怎一个福字了得?而现在,身囚楼阁,精神恍惚,怎一个愁字了得?只听得他低吟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河水也发了愁似的,缓缓低泣向东流去。
夏日,黄河水迅猛奔腾。李白官场失意,便骑着白鹿出游。远远望去这黄河水恰似从天边而泻,大为感慨,秀口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忽感人生短暂韶光易逝,又联系自身遭遇,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身朋友无言,惟独这黄河水承载了李白的豪放与消极继续奔腾。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可弹指间,物是人非。多少英雄随着这秋天的长江水一去不返,让人心生沧桑与悲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惟独一打鱼老叟心境平和,静观人生成败,朝代变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可叹的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那江水依旧东流,不闻不问人间成败。但那逝去的英雄们,即便未完成统一大业,也如这不尽的江水,与天地同命,永垂不朽。
冬天,冰雪塞川。李白彻底遭弃,心中烦闷向谁诉说?“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老天似乎是在刻意刁难他。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自有跳出苦闷烦恼的方法与豪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想必,如果黄河之神不是怕犯天条,那么他一定会为李白的豪言壮语所折服而解冻黄河吧!
春夏秋东,四季更迭。而这不尽的长江水与黄河水,不但哺育了中华儿女,也承载着他特有的人文情节,缓缓向东流去。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在末班车上,一个人回家路上,这个世界,到处是熄灯的窗。 ——写在前 “我
- 透明的光透明的空气 我的努力已经被他所 阻挡 这是为什么 我只是想透过而已
- 蓝的风景溢满天空 色彩迷乱而柔和 冰清玉洁的思念之后 虫子张开肉色的翅膀死去
- 一抹心,一抹静,一抹茶香,心静的心境。 ——题记 沏一壶浓茶,淡而浓的香,是一种心境
- 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是“牵强附会”。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在下觉的有点必要罢了。 好好看这字
- 拖着有些沉的步子耳边响着发电机嗡嗡的声音几个孩子围着位老人我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那位老人曾对我说过“
- 日于月更替,无声无息。不知不觉,行在岁月上的我,滑进高中的记忆。 携着几丝恐惑,几分向往,独自开启了地狱生活。
- 起风了。 带着野性的风卷地而来,呼啸着涌到窗前才猛然收势。 我喜欢在这时站在山岚上。灰沉的天空下,是阴暗的树
- 我只是一个躲在世界背后的孩子。生命如尘沙,漂泊。 我喜欢倚卧窗边,远望夕阳落到月挂枝头。思想是否在很远的地方,
- 蓝色――流动的忧郁。 仰望蓝天,晴空一片蔚蓝,洁白的云朵漂浮在蓝天中。美好的画面遮蔽不住心中的忧郁。我漫步在校
- 海边的风,又冷又涩,空气中也夹杂着湿漉漉的咸。我用力裹紧上衣,可身体却仍一直颤抖。我不知道我怎么会走到这里,也不
- 一定要有风 增加城市夜色的温柔 走下穿形水泥森林的巴士 拥抱灯光静谧地沉默 夜色的街头有几分孤寂 将城
- 留恋是最容易自我满足的表现;期望是无止境的等待,只有抓住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精明的选择。 世界上最大的报复就是
- 告别或是离开,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清晰可辩临近小径旁的树木迅速拔节,而青葱岁月
- 不曾知道,你那里 山青水秀,能阅尽人间春色 不曾知道,你那里 资源富足,竟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不曾知道,你
- 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想起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严谨,美国人的自由!再想起我们自己,什么才是我们的特色呢?
- 对明月的痴恋,绝非贪恋她的美! 明月的美,美在一份清淡,既不明艳张扬,也不黯然失色。透过轻轻的面纱,可以看见她
- 和你聊天 不去天河 那里已经没人,只有漫天星斗 你寂寞难言,思绪万千 只怕你弃我而去 不如静坐长夜
- 少年。 恰似一个无忧无虑的年纪。 年少。 恰似一个多愁善感的年纪。 我们曾经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纯纯的
- 独步在街边,漫长地等待着,闲暇的我便有机会开始观察这茫茫人海…… 你曾注意过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