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生同题作文:生有所息息以生之
作者:不详 (字数:1900字)
作者:学军中学 高三 吴叶子(保送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常听说,人这一辈子生来就是要忙碌的,直到忙完了这一生,入土才得以“安”。孔圣人用一生来做学问,而子贡一时倦于学习便有退缩之意,自然应用“生无所息”教导他。然而,这“息”也是一门学问。所谓“生息”两字,息以生之。
古时帝王凡开朝建代之时,多令其子民以休养生息为重,可说是休闲文化的鼻祖。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也可称得上是建立在“休闲”两字之上:古人崇尚琴棋书画,今人推行旅游运动,无一不形成一种风尚。而中国的名人志士,在休闲方面更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李白饮酒赋诗,陶渊明隐居田园体会自然,欧阳修酒会诗友写下旷世名篇。狭隘地理解“生有所息”既是放弃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坚持不懈的颠覆显然是不够明智的。人生好比是一个挂满名作的艺术长廊,若是永无止尽地走下去,很容易就产生审美疲劳;若是走走停停,沿路收集点滴地感悟,到终点时则是充实幸福的。我想,明白怎样“息”或许也就明白了怎样“生”。
现代人习惯用简简单单的“效率”两个字来评价一切事物的好坏――人如果想要成功,必须在单位时间做最多的工作。仔细斟酌这样的观点,透露出的是一种过于片面的人生观,和把“息”等同于“惰”的一种思想误区。恰恰相反,“生无所息”未必意味着碌碌无为,而碌碌无为却往往是“生无所息”的产物。人活于世,如果只是空洞的躯壳,就无异于一个非生命体。我们需要用“息”的方式来沉淀,来感悟。其实我认为,“休闲”比“休息”更接近于这里“息”的概念。小到品茶观景,大到书法行文,人们以休闲的方式积累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种浑然天成的人生观――休生以养性。
回到“息以生之”四个字,“生”绝不是生存、存活如此肤浅,而是一种生活,乃至人生观。而休闲,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空间,使人的精神得以沉淀,甚至是升华。诸葛亮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而“息”的学问正在于可以达到“息以明志,息以志远”的境界。生无所息,走的是高速公路,路是平坦的速度是飞快的,然而一路走来,心中除了满满当当的疲倦又塞得进多少精神风景;生有所息,走的是铁路,穿过田园江河,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没有散落任何沿途的风景,得到的是一座精神的花园。
故曰,生有所息,息以生之也。
生无所息心尚足矣
学军中学 高三 黄超(保送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
有时甘愿自己是一只没有脚的鸟,只有一路飞行,一路哀鸣,没有停歇,没有停歇……而不像别的鸟,一生庸庸碌碌,离开不了栖息的林子。我想我的一生或许只有短短的5年、3年,甚至更短,但我一定是一只用自己的汗水、信念在天空中留下痕迹的鸟――双翅变得无比坚硬,目光更加笃定,心却愈为温厚。
伏尔泰曾说:工作使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胡作非为,一贫如洗。
我想:如果生命是一条长瀑,那工作就是促使水下坠的重力。冲出悬崖的瞬间,就是我生命的开始。不论我是否愿意,我都在做最美的飞行。停滞,只会让我难堪。山石是我的中转站,即使是停歇,我也不忘绽放出生命的彩华。急速下坠,让我喊出响彻大地的呐喊;激烈冲撞,更能让我迸发出心的色彩。高节奏的生活让我只能在无息的运动中不断思考,思考如何创造一滴水的精彩;而决不甘心让自己的生命只停歇在荒园蔓草之中,只任凭清风推动我思索,沉于无聊,耽于空想,流俗于陌陌郊草。
“四季的变换,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从我指尖流过。”生命是这样的短暂,但却足够要求我们铺平一条属于自己的轨道。就好像雨后平路上流淌的细水,忙乱地找不到出路,必然会酿成无尽的悲伤一样。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归轨道的方向。如果生命是一块精准的表,那工作就是它肚里完美咬合的齿轮。规律的运转,为人生的日夜春秋做出科学的代序法则。越是精密的设计,越能拥有精确的走时。我的工作让我不至于像一个没头苍蝇乱横冲直撞,或是像疯子一样乱伸手脚。而是在短暂的时间中创造出我的价值。直到阖棺而定的那天,我即使不是一个伟人,但也绝不是一个痴人、疯子。
有时希望自己有尼采的魄力,能以太阳自比,在万丈金光中刻下一世英名。也许你会认为我年少轻狂,只是梦中诳语。可你又如何能知我的天空中不是繁星点点?如果生命是一片流动的天空,那么工作就是这流程中的一抹金辉,像太阳一样的熊熊燃烧,耀眼自身,温暖他人。切不可成为一轮荒月,任由其他星球左右体温,调换圆缺,一无所有。工作使生命异常饱满,就好像一只装满蜂蜜的罐子,不仅增加了罐子的质量,更充实了它的内涵,附加了其价值。
人生就是一部行走录,一路经过荒漠海洋,顿生一片辽阔;又遇崇山峻岭,更添一分曲折;还有无穷无尽的花海果林,增加丰收的喜悦……一切一切,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是生活的资本,工作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途径。生无所息,雁归,水潺,心尚足矣.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文学如今是越来越不景气了。 从卡西莫多对艾斯美拉达悲怆人心的爱情,到时下琼瑶笔下愈来愈滥的《还珠格格》Ⅰ、Ⅱ、
- 作者:学军中学 高三 汪闻超(保送北京大学法学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 原来我们有着同一样的故事,原来我们也曾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哭泣,原来我们都染上一种病,是遗传还是感染,只记得它叫忧伤
-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
- 恰如平静的湖面上荡起的一丝涟漪,恰如静谧的夜空划过的一颗流星,恰如杂乱的荆棘中绽放的一株娇花。 人生的际遇
- “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
- 高考已经进行了二十分钟,我绞尽脑汁使自己的答卷接近那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时,我看见了这道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因那一刻它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 &nb
- 走西口在那个年代是再普通不过的了,我们可以从余秋雨写晋商历史的那篇文章里深深体会到那揪人心弦的夫妻别离、母子分手
- 这是一个拥挤的时代,英语、法语、德语等等冲击着我们的听觉,而我们的母语被挤下了应有的位置,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
-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 曾
- “与你为邻”是2010年广东省高考的作文题,参与阅卷的李老师称,他在批阅一名考生的作文时
- [首先,我们要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待到油烧沸的时候,加入甜甜的白糖,开小火慢慢地
- 自从有了记忆,我就知道自家的后园里有一个地洞,洞很黑,很深…… 每次经过,我都会伸手在洞里掏几下,但是总是掏不
- 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
- 噫吁哦!君不见大鹏者曰九万里而难为,虽有浮云遮望眼,亦心无返念,唯一"能"字存胸中;君不见黄
-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用心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梁公的意气风发,终于没有能在我辈身上重现。望
- 路小汶死的时候,才只有六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场几乎波及整个中国的地震把这个花朵一样的小女
- 拨开云雾,你会看见满天的阳光。 ——雪莱 翅膀若是足够坚硬,雄鹰便开始展
- ——致墨子的一封信 ◎北京一考生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