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优秀高考作文山东地区(4)守望遥远?我们的天堂
作者:不详 (字数:1000字)
月是古人的家乡,是知己的思念。那种遥远到无可触及的神圣光晕,幻化成诗人笔下的魂灵,口中的吟咏。东坡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阿姆斯特朗带走了人们的月。那个印在沙丘灰尘上的脚印,让李太白的月下独酌成为历史,或许人类已经摆脱了几何时的愚昧,距离已经不是往日那般遥远,然而那枚挂在苍穹灼灼发光的玉盘已经褪色,是古人的距离,生出那枚曾经的月亮弯弯。
我是那样讨厌近距离,近在咫尺的梦想,我不要。当在酷暑里挥汗如雨时,梦幻中的象牙塔是我惟一的支点。我想象它的宏伟宛若天堂。尽管每个人都会有现实的一面,然而我坚信遥远生距离,距离生美。无可企及构出理想的神圣。张开五指,刺眼的光折射出天堂的模样,我独自守望。理想是宝石一般的晶莹透亮。遥远观望,它是我的天堂。我喜欢失真的美,就像古人的月亮。
无意中想起了海子,那个传说中始终愤世嫉俗的诗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一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睛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
园盛开的美丽花朵,近看才知这个世界给他的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只剩下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通向了天堂。有人问,到底是什么伤了他,伤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太大,反差太大。在海子焚烧诗集的熊熊火焰里,盛开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这距离是悲剧,是文学女神的眼神。远望与近观的世界让海子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我想,仍然坚持远观世俗的海子永远幸福。
这就是距离的美感。永远置身在纷乱的世界,这让人类开始麻木,甚至开始淡忘远观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当努力构建所谓的“美丽人生”时,人类是否忘记了那份遥远的守望,忘记了儿时曾经的天堂,忘记了古诗中月亮的眼泪,忘记了希腊神话里挥着翅膀的安琪儿?科学的发展放松了人类最后的一根敏锐的神经,一切诗意消失殆尽,只剩下世俗世界的繁华汩汩流淌。
看看天边的月,看看风流千古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守望那份曾经有着“蛮荒文明”年代属于人文精神的真实,看遥远带给我们的令人窒息的美,诗歌、散文、楚辞会滋润这个时代的麻木,遥远的美好让我们重新点燃希望的神话,精神之船重新起航。
守望遥远,守望天边只属于我们的永恒……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7岁那年,我随着父亲一同来到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冬天好冷啊!我和父亲紧紧裹着破旧的大衣,大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就像在
- 一流的人创新: 二流的人模仿; 三流的人盲从。 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
-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
- 爱,是无助心灵中缓缓注入的一股甘甜的清泉;爱,是黑暗灵魂里细细洒入的一束温暖的阳光;爱,是荒凉沙漠上破土而出的一
-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 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 庐山需要近观,近观其清溪怪石、七彩洞岩千姿百态;庐山需要遥望,遥望其烟云环绕,水雾缭拨。麦田需要近观,近观朵朵麦
- 当我左耳充斥着电视里《超级女声》节目中歌迷的尖叫,右耳忍受《两只蝴蝶》的摧残,我不禁怀念唐诗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
- 这也是一种承诺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承诺》
- 寒风。 残阳。 滔滔江水。 孙二扯了扯旧棉袄,似乎可以抵挡 * 的寒气,走在江堤上忖度着:这鬼天气可真冷,能
- 寒梅没有了温室的保护,才傲立枝头;苍鹰没有树木的保护,才能搏击长空,笑傲苍穹……给人生一个挑战也许你的人生会绽放
- 我是一只独舞独唱的小老鼠,拖着残肢,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 最炫的舞台 从我呱呱坠地开始,我就在打造着这
- “一花一世界”这是佛静菩提树下悟证宇宙人生的般若指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
- 当一颗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进化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
- 原来我们有着同一样的故事,原来我们也曾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哭泣,原来我们都染上一种病,是遗传还是感染,只记得它叫忧伤
-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
- 一个杯子,一块石头,一些沙子,一些水,这是什么?如果你是化学家,也许你会告诉,他们的结构,他们的成分;如果你是物
- 浙江考生?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凡?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
- 我去过两次黄山,一次是1984年,一次是2009年。但是我都没上黄山。这次,接待我的人对于我两次到黄山而不上山表
- 经常听人说农民工这不好,那不行,仿佛低素质成为了农民工的代名词。“三人成虎”的力量是可怕的。不知从何时起,对农民
- 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