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寒”风
作者:不详 (字数:800字)
韩寒,是一代叛逆青年.犹如一阵寒风,刮向中国教育。这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于是关于批判中国教育的帖子便满天飞.很多人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批判.这是批判中国教育,荒谬至极地批判。中国具有相当古老而漫长的历史,历史名人世代辈出.在这五千年中,中国文化孕育了多少名篇,中国大地照旧了多少名人:陶渊明《饮酒》的阔达,李白《行路难》的乐观向上,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愤慨,《乐府诗集》中《长歌行》的自励。还有现代诗人余秋雨,徐志摩,冰心。文学巨人鲁迅。可见中国文化是何等璀璨。
而这些名作名人在寒风的肆意疯狂下,更变得一文不值。韩寒是上帝?是文学巨人?论经验,他也只经风历雨二十几载。论成就,不过得了新概念一等奖和出了几本销量不错的书罢了。如今新概念逐日颓废,到此也就不值一提了。90后少年出书的例子多了,80后的兄弟也炫耀不了多少。
再说文学。古来今往,历史着作是日益集聚的。韩寒大谈风声,肆意批判。在自己博客上出词不逊。以为自己威风,其实也不过如此。司马迁的《史记》,鲁迅的《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在世界上都颇有名气。韩寒二字怎能相提并论。历史长河中,说罢只不过河边草,墙角花。
关于支持韩寒的朋友,有的确实是有见解与韩寒一致,但少得可怜。绝大多数是趁着寒风赶“时尚”,就像当年日本流行一尺性筷子似的。终究将会受害非浅。中国古时候评价一个人常常会用君子或小人来评定。所谓君子,就是宽宏大量,正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所谓小人,就是抓住别人缺点对其猛攻,丝毫不看清楚别人的优点与成就。如今韩寒之举不是小人之为吗?
至于韩寒现象。我不排除中国教育中存在些缺漏,不排除个别老师的因素造就学生的失落。但我相信老师是为学生好的。和平与对峙,我觉得和平是基础的。学习生涯是美好的。只要老师与学生努力,建立老师不偏心学生不攻击的和谐校园。韩寒现象的排除便指日可待。
无需再述,相信寒风会随着时间化为历史的陈旧。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做事要注重细节”,我相信每个人都不止一次的从父母或老师口中听到过这句提醒,以前的我并未把这句话放在心上,直到上个星期我们班在学校课本剧大赛
- 这个世界,人说了算。这句话,现在想来会有太多人反对了。但是,动物生存掌握在我们高等动物—&mdash
- 其实一开始,想写篇东西,叫庸俗论。可想了想,如果这样叫的话,难免有自辱之嫌,题目就点明自己的论点是个庸俗论,不妥
- 12月25日,是西方人的圣诞节。可是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恋爱的开始,也是快乐、幸福的开始,傻傻的快乐,傻傻的
-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希望演绎出辉煌的成就和个性的自我,希望自己的风度、学识、动人歌喉或翩翩身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掌
-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 如果人生是涓涓细流,挫折便是水流中的乱石阻挡行进的方向。如果人生是一缕飘飞的云彩。挫折便是怒啸的狂风,吹散软弱的
-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 自古以
- 人生似风,岁月如笛,似吹奏着支支乐曲, * 着哀怨又光怪陆离,虚无飘渺,让人不由发出感慨:人的一生实在太容易失去。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曾记否,梵高海子在黑夜中的逝去,犹如两颗世纪之星的陨落,令人颇为惋
- 浓雾,寒冷,在迷茫里寻求挣扎;欲望,心愿,在失落中何处得慰藉。也许失败是一个开始,也许成功是一个结束,不过流星般
- “你别看些花儿如此鲜艳美丽,却也是极盛初衰啊!”《雍正王朝》 兴许,当我们看到这句话的
- “和则两利,敌则两害。”这是前些天, * 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对中美两国关系的看法。
- 欣赏音乐作品,我们能体会到“古典”与“浪漫”。 欣赏文学作品,
- 个性是浩瀚、深邃的海。 个性是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峰。 个性是悠扬的驼铃。 个性是一块小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
- “生”?“死”?这两个词在人们的脑海里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生”代表着希望,“死”代
-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善良,从此,善良在很多人心里落了根。他们虽然非常的善良纯真,没有一点害人之心,但是往往也没有防
- 人生如河,既有汹涌澎湃,大浪淘天,也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人生如河,既有花面狸的音符,也有悲壮的旋律&helli
- 碧蓝的天空静如秋水,在四月的微风里,像把一个湖泊翻了过来。覆在天顶。我混迹在人流之中,有些在我的记忆远去。中渐渐
- 山,是一个希望。这个希望激励着人们往前看,激励着人们再走一步。 有一个地方,使无数游手好闲的人们找寻了丢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