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作者:不详 (字数:900字)
高三,它不等我准备好就悄悄地闯进了我的生活。
上学的第一天,它就表现出了它的不凡,是那样的沉重。楼下,是文科班琅琅的读书声,上得楼来,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能听到笔和纸的私语声。再也不见了嬉笑打闹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脑袋隐藏到一本本的习题集里。
走到自己的位置上,也正准备闪进题海,旁桌的一女生说:“锋,你还会打篮球吗?”我听了一愣,看着她,不知道说什么好,是啊!高三了,还有时间去打球吗?同学们一个个都那样努力,想到这些,脱口就一句“不打了”,转身做到座位上,只是心里一阵酸痛。看她还想说什么,只是我低着头,也就罢了。
这是第一天上课,上午几乎没怎么上课就放学了,回家的时候经过文科11班,又是那个熟悉的而又陌生的娇小身影。
“你肚子不饿啊?”我在她们班教室外喊她,“还不回家啊?”
“恩,高三了,你有什么学习计划了吗?”她有点忧郁。丽,原是我们班的,文理分科时去了文科11班,一米六,鼻子上架着副眼镜,那单眼皮的眼睛总是一眨一眨的。
“你怎么不说话?走把,我中午不回家了,你请我吃饭好不好?”她见我没说话,接着就说。
“好啊,你不怕我是‘狼’啊?”
“呵呵,我又不是小羊羔,你是不是狼我怕什么。对了,锋,你还回继续打篮球吗?”
“不了吧!同学们都很专心呢。”
“得了吧,就你,我还不知道啊?过
不两天我在篮球场边就又可以看到你。”
“嘿嘿。”
“你打球挺帅的,就不利用利用?我也好脱身啊,在同学们面前还当你女朋友啊?”
“我也是不得以啊,现在不谈那个吧,学习、学习。”
以前,总认为时间很慢,现在却只能看着时间从我们的指见流逝,这让我想起了我过去为了好玩写的几句诗“时间/你不要走得太快/那记忆深处还需再等待/等待熟记那还没来得及熟记的背影/等待想完成而我未完成做的一切”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钱这东西,虚伪点的人总是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老实点的人说,多也过少也照样过。现实点的说得最好,钱不是万能的,
- 她总是让我有静下来的冲动。 其实有时侯仰望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就好象不断有人仰望你,也不断有人被你仰望。 风飘
- 头发长于顶,与脸暧昧的很,脸的美丑是现行审美标准,故头发有第二张脸之说。 幼时对头发的观念肤浅的很,顶上常常是
- 春节来临,本来就繁忙的城市变得更加热闹和喧哗,城市里到处都是潮水般的人流。过多的人流似乎压得这个城市喘不过气来,
- 十二月的心情,总算在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下冷淡了。清晨不再温暖,而是一股难以言喻的微冷,露珠也就不自觉地靠着叶子看
- 在快乐的猪和痛苦的苏格拉底之间,人们往往选择做前者,可是生活却总是让我们变成一只痛苦的猪。 人活着总是在追求快
- 在紧张的学校生活中,很难有机会在树下散步,所以很幸运,我可以。 这便叫作“空行”了吧,
- 几月前的四川,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几月后的四川,生命又是如此的坚强。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面对种种惨状我们不得不感
- 3月12日,是植树节,是为纪念我们人类的朋友—树。同处在蔚蓝色的星球上,是树造就了绿色,使时间变的清
- 不知怎么,我的胆子特别小,平时见到虫子、蟑螂、老鼠什么的都会吓得哇哇大叫,所以,我总想找机会锻炼我的胆子。 机
- “亲爱的朋友啊,当我静听着海涛时,我好几次在暮色深沉的黄昏里,在这个海岸上,感受到你的伟大思想的沉默
- 我赊给九月一壶漂泊,背上行囊,踏上人生的又一旅程。 ——写在前面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
- 记得第一次接触到昙花这个词,是在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中,当时对昙花还很陌生。只是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对昙花的描述,
- 窗外的风已经失去在这个季节该有的秉性,不是冷清萧瑟的。不知哪来的沙土卷在风里,铺天盖地的。我好笑平日不经意的一搓
- 我们在大人眼里永久长不大,一直是小孩子。我们有时会厌倦学校,厌烦眼前的生活。会找各种借口逃脱,但我们永远也逃不离
- 天阴沉沉的,寒风呼啸,吹到身上冷冰冰的。 我走进食堂,她-不知道是谁的母亲,正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我并未在意。去
- 我伏在池边的泥板路上,将手穿过栅栏的空隙,努力的伸展,让受到达水中它能到达的极限,然后忍着浑身的酸痛和毒辣的日头
- 打开抽屉,是一本陈旧的相册。虽说只尘封了三年,却好似是三个世纪的冷落。打开相册的扉页,仍向人幽怨着三年来我对它的
- 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糖块要比给弟妹们的还多;我13岁上初中时,她常步行十几里路给我送来饭菜;16岁我考入中
- 八月二十日,予初中升于高中,明年秋,闻路边小屋有夜弹吉它者,听其音铮铮然有杰伦之感伤,问其人本同校子第,自叙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