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虞美人・听雨》
作者:不详 (字数:700字)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雨打笠帽,雨滴行人,雨溅屋瓦。诺大的街道上,众生接受着雨的洗礼。
歌声在高楼响起,清脆、婉转。歌女的歌喉完美地释放出来。
少年在旁,认真地听,仔细地看,看那如柔荑的手,如凝脂的肌肤,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眼。少年沉醉。
雨作雨帘,在楼的四面垂下,楼内成了个封闭的空间。点着红烛,垂着罗帐。
楼外的雨声,只成了楼内歌声的伴奏。
“少年不知愁滋味”。
广阔的江面上一点――孤舟。雨水不断侵入水面。躁动。江面俨然成了雨的乐器。
风不断吹摇着舟。舟中人烦躁。
已是壮年的舟中人掀开帘布。雨敲响船舷的木板。“咚”“咚”。
云压低了远方的山,泛起蒙胧,一片灰蒙蒙。
低沉的云中一点――断雁。雨水不断淋湿羽毛。震翅。
风穿插在羽毛的缝隙。雁仍继续飞――孤独的飞。
壮年何尝不是这样一只断雁。四处漂泊,有家不可回。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舟外的雨声,令壮年无法入睡,无法做个归家之梦。
躲雨。在僧庐下看着外面的世界。江山易主。
少年欢乐、壮年愁绪一一没了。看着墙上的四字:
四大皆空。
“人有悲欢离合”,它们是无情的。
“滴答”“滴答”。
只希望这“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标签:文章,随感,读后感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再读《童年》,少了些许当年的不平与憎恶,更多的是对那份灰色的坦然及幼时的回忆。 ——题
- 终于熬过了半期考。在心里堆积了半个多月的愤愤不平终于有时间宣泄出来。我,要替安徒生反驳你! 小时候的我们,总喜
- 很难想象有这样一部书,没有网络,没有电子游戏,没有有关“现代”迹象的任何东西,一个和你生
- 假期里有幸读了李镇西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颇有感受。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思考,他对教育工作的
- 首先,读《小小说》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毕竟书中的内容都是老一辈德高望重的文化人从优秀作品中精吸出来的精品之精品
- 这个暑假我读了《悲惨世界》,这本书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个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冉阿让&rdquo
- “曹刿论战”的故事众人熟知,曹刿是个公元前684年长勺之战中光彩照人的角色,他的毛遂自荐
- 人,从出生起就已经在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孩提时代,那颗爱的种子茁壮成长,并绽放出博大而自然的爱之花,是那么的纯
- 读完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很羡慕她,可以接受这么良好的教育。 小豆豆是这本书作者的童年形象。她永远也忘
- 提起余秋雨,可能想说得太多,满腔话语积压于心底,随时都有迸发出去的可能。但我还是愿意只打开一个小口,让那话语如涓
- 读完《老人与海》,眼角竟然湿了。或许是为老人的艰苦悲伤,或许是被老人的勇敢所感动。他是个英雄! 英雄是什么?
- 读完《珍珠鸟》,我终于明白了信赖在交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rdqu
- ——读《夸父追日》有感 曾经,老师口沫横飞地叙述一个古老的神话:有个不自量力的人疯狂的
-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晚秋的夜,凉如水。天上的银河清幽冷寂。一声声古韵琴调,荡漾
- 是谁,在几千年的草原上,留下驰骋的身影? 是谁。在草原民族的心中,烙下不灭的印记? 是谁,将草原纯洁的灵魂,
- ――读《生命的硬度》有感 生命,令人捉摸不透,究竟是脆弱的,还是坚硬的呢?我们当中还有很多人没有明白生命的涵义
- 在黑暗的天空下,你在无奈的呼喊,曾经的“和平”,随着老人的逝去而消逝! 我们生活在和平
- 我这人比较落伍,《功夫熊猫》出来老长时间了我昨儿才看了,看了以后感触良多哇,咱算长眼见了。首先我很佩服美国人的想
- 这几天,我读了《找准人生的北斗星》一书,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有关“ * ”的小故事,如:
- 惊涛拍案,才会有千堆雪似的浪花,它不是花却如花般的灿烂光耀,因为它是梦幻的激情与现实的残酷碰撞的舞蹈,它舞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