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告别之美
作者:不详 (字数:1200字)
常州考生
蒲公英告别枝丫,为了去另一片土地绽放霎那芳华的美丽;流星告别宇宙,为了划破夜空在黑暗中展现耀眼的美丽;溪水告别山林,为了淌过四季奔向大海体验广博的美丽。告别之美,是未来与过去的汇合,是希望与失望的交织,是决然与不舍的融聚。
告别之美,在易水寒风之中。
他端着一杯酒,手不禁颤抖,眼前的人熟悉而又陌生,萧索的秋风怒吼着,烈酒在胸中澎湃,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要杀的人正坐在秦王宫内,野心勃勃企图统一中原。又是一杯酒,他清醒了些,唱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太子丹的一声"诊重"中,他头也不会回地上了马车,心中默念:嬴政,领死吧!
告别之美,美在"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悲壮。
告别之美,在汨罗江畔。
他站立着,一动不动,只有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远方。江边,一轮残阳缓缓地下沉。这个吟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如今也醉了吗?那又为何任凭秋风刮过他布满皱纹的双颊,任凭浪头拍打他为民奔波疾呼的双脚,任凭余晖刺痛他看透朝野浑浊的眼眸?他静静地转身,望着远处的国都:"别了,祖国。"一切消失在不息的江水之中。
告别之美,美在:"上下求索"的真诚执着。
告别之美,在远山菊海中。
他早已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清晨,薄雾轻纱,鸟语花香,在菊丛中漫步,在田园中劳作,闲适而自在。外面的世界被深山阻隔,他微微一笑,想起自己告别官场的决然。一句"吾不为五斗米折腰",历史定格在他愤然离去的一刹,留给后人一个远去的背影,充满着对尔虞我诈的黑暗仕途的不屑。
告别之美,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恬静。
从古到今,告别之美流淌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告别童年,告别稚嫩,告别无知,告别任性……告别之美,其实已深深刻在生活的印记里。这告别之美,正演绎着生活万象,演绎着人生百味。
【简评】
《告别之美》美在立意。作者与一般考生构思立意的不同,就在于他没有用动宾短语作题目,而是别出心裁用了偏正短语,由此,展开了对告别内涵的深入思考。作者选择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告别之美:美在人格的完善、美在精神的崇高、美在不懈的追求。这样立意自然使文章富有了深意。
《告别之美》美在结构。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文,显得层次分明,结构稳健;每段开头用结构相似的议论句开启,段尾再用议论点明大意,前后呼应,语气畅通。
《告别之美》美在语言。文章开头用排比,为全文蓄势;中间三段的描写虽简短却词汇丰富,细致生动,显示了作者较扎实的语言功底。
《告别之美》美在积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了如指掌以及对名句的恰当引用,不仅使文章增加了厚度深度,而且也使文章具有了不同一般的风采。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作文一、淌过我心的流水 我说,书是流水,亘古不变地流着,从历史的车轮下流过,流向灿烂的明天、美好的未来……
- 例文二:母爱篇:爱的脚步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
- 这血不好是个问题,不健康.这血好,在我看来,也是个问题.为什么?都怪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蚊子的动物,而且是在炎热的
- 如果我是一只风筝,那么你就是牵绊风筝的丝线,若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高飞的力量;如果我是一条鱼,那么你就是小溪,若
- 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半命题作文(补全题目后作文) _______
-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然流逝。朋友,千万别让这美妙的感觉如细细的流沙从你的指间溜走,请学
- 从此,你,汉字,便诞生在了中华民族休养生息几千年的古老土地上。 从你诞生的那一天起,你便被赋予了神韵。 因为
-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一位智者说:如果每
- “从30余万学生中挑出来的200多个尖子比写议论文,只有两三个人会提出像样的论点,这个结果太让人痛心!”在昨天举
- 上海考生 曾经深深地拒绝过黑暗,因为它不若光明般绚烂,给予的,只是无尽的哀思与希望。 --题记 独享黑暗。
-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看见狗喜欢在人面前摇尾巴,就认为它是向人讨好,于是鄙视地称为“摇尾乞怜&rdquo
- 和谐的力量,欣悦而深沉的力量。 让我们的眼睛逐渐变得安宁, 我们能够看清事物内在的生命。 ——华兹华斯
- 2007年温州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优秀作文品析 《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
- 2003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目: 我们不要总回顾过去,也不要总希望未来,只要拥有现在。因为拥有了现在,我们就能弥补遗
- 时常挣扎于梦与现实的边缘,凭思绪的天平向左向右;时常徘徊于阳光与雨露的地域,任头顶烈日,手托暴雨;时常流连于康庄
- 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这并不排斥其他方式的介入,相反,应当融入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叙是
- 安溪一考生 不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太孤独了;不要曹操&quo
- 去年暑假时,我回到故乡,至今想起,仍然回味无穷,因为那里山明水秀,到处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晨曦初露,村内到
- 乖巧的我从未想过叛逆;听话的我从没记得反抗;但文静的我,有时,也想任性一回。 小时候 望着橱窗中心仪已久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