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作者:不详 (字数:1000字)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
的确,中华文明给人的印象的确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但我认为,这种沉稳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是一种以最稳健的方式更新自己的能力。中华文明是山,但却是一座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的山,真正的中国人,既是仁者,也是智者。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阔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受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的确,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中国文明曾经趋于保守与自闭。当西方探险者乘风破浪,开辟新时代时,中国人还无虑地生活在自己季季葱郁的“山林”中。但,正是这在稳健中求发展,在更新与生长中永葆特性的“山”的品质,使中国人在经历时代震荡后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稳定发展的道路,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的史迹早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土底的沉淀仍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中国是稳健中发展的仁者。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智慧。寿哉,仁者!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对于我们这种在知识的大海里徜徉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那一个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了,我总是绞尽脑汁把它们
- 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双手拿着课本,迈着稳健的步子。用洪亮的声音说了声“上课
- “蚊子!吸血鬼!哪里逃!”随即一声,我和爸爸风风火火地赶到客厅准备营救妈妈,只见妈妈拿着
- 课间无聊,于是百无聊赖地趴在桌子上听旁边的人闲聊。谁知道,居然还听出了名堂。 (一) “哎,你看
- 早就听说台山北峰山是旅游的好地方,漂流闻名全省,号称“广东第一漂”。于是,北峰山便成了我
- 当大家高高兴兴过马路时,是否会想到自己的‘放心’是由在马路上指挥车辆或引导小朋友过马路的
-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
- 在现今的社会中,存在许多不同阶层的人。有的人,每天大鱼大肉,吃喝玩乐,过度地去花费。有的只三餐温饱,生活一般而已
- 核桃,又坚硬的外壳保护着他的精华部分,表面一条条的“皱纹”,似乎历经了人间沧桑。如今,有
- 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所以我的生活中充满了欢乐。我开心的事情就像沙滩上闪闪发亮的贝壳,数也数不清。最令我开心的事就
- 人生似五线谱,有起有落,有高有低,会感悟人生的人即使在黄昏,心中也会洋溢着希望和晨曲… 漫漫
- 一生中永远的记忆有多少? 一生中你的知己有多少? 一生中永恒的友情又有多少? 其实,永远的记忆并不是很难得
- 我住的县城虽小,却处处充满着友爱,充满着生机,人人互信互爱,共同建设着一个和谐的社会。 走出家门,小区二期建房
- 在过去的几年中,浦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听爷爷说:“以前没动迁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农田,一条终年
- 一个衣食窘迫的浪子,期待着美食饱腹的将来;一个困顿于茫茫风浪中的舟行者,渴盼着不远处能有栖脚的沙岸;一个失意
- 我似乎从未令妈妈满意过,她对我不停的说教与各式各样的要求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慢慢地,我开始发现这是妈妈对我
- 当我说出明天由我买菜掌勺的那一刻,心里还存有一丝侥幸,希望听到有人提出陪我去。没想到关键时刻姐姐、妹妹全把我卖了
- 6月11日,我们22名晨刊小记者一起参加了小记者采风活动。我们首先参观了“汇源果汁”。虽然我们只参观了一个车间,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现在很流行这样的话:喜极生悲。这样的情况固然好,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使关心自己的人受伤害,从而使他们悲极生痛。 曾
- 每当看见厨房里的各种调味品,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的一件趣事。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大人们都不在家,我和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