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叶子烟
作者:不详 (字数:1200字)
奶奶经常抽叶子烟,于是家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呛人的味道,令人窒息。但张家的孝道思想根深蒂固,让我们这些小鬼头有怨也不能言。
小时候我家就坐落在县城中心的衙门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了亲戚朋友赶场落脚的好地方——奶奶娘家有一远房表爷就是出入我家的常客。
这个表爷到我家时是一点都不客气讲理,比在自己家里还随便。表爷每次来首先是非常快活地从烟兜兜里面拿出一支奶奶裹制的叶子烟,然后是从容不迫地装上烟斗,接着是悠然自得坐在椅凳上吞云吐雾。
哼!把我家当烟馆了,恨得我们兄妹俩牙痒痒。得罪君子,也千万别得罪“小人”!(当时我大概8、9岁,二哥上初中,所以是“小人”)我们二人决定好好“整治”一下表爷。
趁家中无人的时候,我和二哥偷偷摸摸学着奶奶的样子精心裹制了几只叶子烟,每只叶子烟里面都躺着一颗鞭炮,捆烟的绳线美美地系在每只烟的黄金分割线上,短的一头当然是鞭炮的须口了。
鱼饵做好,只等鱼上勾了。
又是一个赶场的日子,眼尖的二哥老远就看见表爷来了,一改往日对他只翻白眼的态度,乐滋滋的迎上去喊道:
“表爷来了。”
“表爷,奶奶说最近买的烟叶特别好。”
“表爷,我给你装上,你尝尝。”
二哥不坏好意的贼笑了一翻。
表爷此时已完全忘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俗语,对着奶奶直夸二哥:“二娃乖,醒事了啊!”
我和二哥精心裹制的“张记”牌叶子烟装进了表爷的烟斗里,火柴“哧”的一声,一阵青烟冒过,随着表爷有节奏的“叭叽、叭叽”吸食声中,烟顶端的红光也一闪一闪的。
二哥侧过头对我作了个眼色“闪”,兄妹二人努力抑制住脸上的笑意,迅速溜出了作案现场,躲在卧室里。
不出意外,一声脆响“啪”划破了家里的寂静……估计表爷三魂已不在了七魄,“呵、呵……呵……”,再也抑制不住的笑声从我兄妹二人嘴里迸出,惊魂未定的表爷气急败坏道:“张二娃!张三妹!我说你两个今天咋个这么乖,原来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快闪”,二哥大笑着拖着我跑出了家里,再慢一步,奶奶的“笋子炒肉”马上就会现炒现卖了!
晚上父母回家听说了此事,觉得虽然后果不严重,但情节恶劣,一审判决:主犯张二娃屁股上挨几巴掌,念从犯张三妹年幼,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
回忆从前,就想清风的抚摸,阳光的沐浴,带给我嫣然一笑……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当我步入中学后,迎接的第一件事就是军训。8月30日的下午,我还在睡梦中,突然来了一个电话,我一接听,是老妈叫我去
-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知道是哪一个书呆子创造出来的句子,还被誉为&ld
- 下半年就初三了。 时间过得真的好快。我的记忆还停留在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明媚的阳光和棉花糖一样的云,操场那棵高大
- 星期三下午,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作文课,而在这堂课上我特别开心。因为在周记和两次作文中都有我的身影。特别是作文本
- “说完了……” “是的,说完了。”
- 曾经说过一次次的离别,到最后,还是不忧自主的点机这个网站。总希望自己可以忘记,但是眼睛总是不争气,眼泪一次次的滴
- 人的心境,如天气,阴晴不定,风云变幻。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让自己保持一份美丽的心境,这实在是很难做到的,但又很值
- 唔,今天终于吃到了梦寐以求的炸酱面,但,好像真的不太好吃呃,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似乎还不及牛肉拉面。哎呀,其实我
- 今年的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大会已经确定2006年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rdquo
- 往事如书,越读越回味,往事如咖啡,苦中带甜,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令我难忘。 要一副小樱牌的当生日礼物,一直是我的
- 在创网,我认识的朋友、姐姐很多,她们是我在创网的唯一。暂时在这里先祝你们:新年快乐。友谊最终会离别,这是我在她身
- 我是个爱幻想的姑娘,从小时候开始,抱着一本书,看完了故事,就会把自己安排进去,当主人公,然后编很多很多的后续。在那个时候也许就有了一点点
- 她走了,我只是常常看着她曾经的座位发呆,因为我们之间有太多的对不起。她似乎无牵无挂地飞到另一座城市,而我却在收拾
- 自信的人,就像坚韧的城墙,难以被狂风吹倒。面对困难,自信的人会选择勇敢,会毫无畏缩走向理想。秋风夹着悲伤,无情的
- 迷迷茫茫中,踩着成长的沙,一直走到终结。 我坚信,那还是在昨天。和妹妹挤在奶奶家的大橱柜里,行李箱做桌,纸箱做
- 我就是这么个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不喜欢装斯文,永远都是那样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脾气总是那么野蛮。 我就是这么
- 几万只和平鸽从四方腾空而起,幻化成一片纯洁,向着天安门广场会聚,象征着亿万国民的心都朝着国家的光荣与神圣会
- 放寒假了,我依旧到北京的姑姑家去,可这次去,我发现北京的变化真大。街上彩旗飘扬,商店的橱窗上贴满了宣传图、彩色的
- 我的家乡在高州市沙田镇,是个龙眼之乡。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更家家乡的特产——龙眼。 我
- 历史长河,历经沧桑。许多风光一时的人物,随风雨而淡去,但雷锋这个名字,在历史进程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