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与义
作者:不详 (字数:1300字)
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天生爱运动的我是一名超级NBA球迷,“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
- 题记―所谓“加班蚂蚁,蚂蚁搬家“。搬,人之常情,搬,天经地义。 搬的定义:把某种事物从
-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当它属于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全力让生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灯光
- 幸福如一杯淡淡的茶,虽然身在其中,但要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甘甜。 转眼间体育加试的日子就要到了,而我跑步
-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有一件行李便被安置在我们的背包中,无论经历多少长途跋涉,都不可能缺少它。这件行李被我们称为
-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步步走向生活.从家庭走进了学校,从学校走进了社会,于是你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一花,一草,一木,一
- 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管是学业还是事业。成功能给人们带来喜悦。 怎么才能成功呢?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
- 在我座位的右上方,贴着一张被压膜过的座右铭。这张座右铭是我们刘老师未我们全班同学实现理想而教我们做的,是我自己一
- 每当走过她的窗前,总有钢琴声流淌而过。着钢琴声,时而如清澈的溪水流淌而过,是二如滚滚浪花惊涛澎湃。以为那跳动的音
- 您把人生的春天奉献给了芬芳的桃李,却给自己留下了冬的干净、雪的洁白、冰的清纯…祝您节日快乐!您,在
- 首先,我来提一个问题:中国经济靠什么来发展?相信我们都会这么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靠的是现代化技术发展,这是毫无疑
- 把握现在,拥有未来;把握机遇,走向成功;把握原则,赢得尊敬;把握友情,获得知音;把握分寸,寻得美丽&hellip
- 打碎学校的玻璃,拧掉暖气上的气阀,偷拿别人的钢笔,本子等等。大事乎?小事乎? 有的人一定会毫不在意地说:&ld
- 谎言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是撒旦的奴仆,另一个是上帝的天使,他们的名字是恶意的谎言和美丽的谎言。 康有为在慈禧太
- 听,21世纪的钟声鸣响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寥廓上空。人类文明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世纪,开启了一个新千年。上一千年,
- 在一个智慧全国大赛中,云集了众多高手。智者出了一道挑战性题目:1+1=?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人哈哈大笑,不就是
- 朋友,我正幻想着,也沉思着。 我想象我有一对洁白柔顺的翅膀,从未梢到开端,丝滑柔顺,亦如我,从少年到青年,越发
- 一段山路,一段成长的人生。 ——题记 成长其实就是体会人生;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困难,
-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部;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莎士比亚 西方的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