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铁山
作者:不详 (字数:800字)
闲暇时,我总爱到家后的铁山上走一走,体验一下这朴素而古老的美丽!
铁山虽不如泰山那样雄伟,香山那样俊丽,但却别有一番风趣。
“远望不如近望,近望又不如细望。”这就是民间描写的铁山。虽没有云雾迷朦的衬托,崇山峻岭的险恶,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边的美,一种朴素而又古朴的美。
雾茫茫的时候,它由如在雾中采茶的野姑娘,影影绰绰,忽近忽远;早日的霞光,直射山峰,山间一片金光,犹如人间所说罗汉下凡;雨雪中,它为上山的人们遮风挡雨,为小树苗娇护灌育;静静的夜晚它挺着黝黑的胸膛,于辽远的夜空迎面相对,偶然是个钢铁铸成的铁汉子。
它还为考古者立下千古的字句,为邹城立下千古的创举。
名誉中外的摩崖石刻,就出至铁山,听爸爸说,摩崖石刻是世上最早的石刻,出自石器时代,位于铁山之阳的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经文、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经文,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经文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石颂,位于经文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经文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颂文记述了刻经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经主家世、刻经年代,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颂文记述的刻经时间为:“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即公元579年。题名位于刻经的下部,记叙了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治等的名字和摩崖刻经的书写者安道壹。
这就是铁山,平凡而又古老,缺少华丽的外表和浪漫的感情,却拥有着攸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我爱这座不加修饰的淳朴的山。一又空闲,我便会倚在窗前远眺,反复回味它们熟悉的身姿,百看不厌……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安娜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把她拉扯大的。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却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
- 激情的夏日在最后一声蝉鸣中被渐渐隐去了,大地开始泛黄,枫树也酝酿出了火红的叶子,枫叶的步伐,在时间的道路上奋然前
- 那天云淡风轻。 孩子在书堆里找资料,发现了一本尘封的笔记本,里面什么都没有,除了一片梧桐叶。 孩子两岁那年被
- 天气渐渐变冷,我却在幻想这今年冬天会下雪,我们这里比较温暖,所以很少下雪,因此我就特别希望看到雪,我从小到大就看
- 午后的阳光庸懒地洒在静静的街道上。 我凝视着阳光下金黄的小城。 从来没有觉得我生活的地方竟然如此的安详,如此
- 一场冬雪,白了大地,白了枝头;一场冬雪,净化了空气,滋润了田野。雪是精灵,滋润万物;雪是仙女,洁白美艳;雪是圣诞老人,平易近人……
- 整个9月的空气里迷漫着的,都是感恩的气息,从玩同到少年,再到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师,一直都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感恩的
- 是谁最先带来了秋亲切问候?是谁把庄稼轻轻召唤?又是谁将大地换上一套金黄色的“秋装”?哦!
- 告别了春雨的温柔,迎来了凉爽而又让人震撼的夏雨。 经过了许久的闷热,轰鸣的雷声带来了丝丝的凉意,夏雨为主角的交
- 秋天,是个不错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有红红的枫叶,有淡淡的薄雾,有凉凉的白霜。诗人常把它列为描写的对象。我,也不
- 我的家乡是在充满山间水情的斗门五山。那是一个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的农村。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哗。却拥有乡间的幽静。
- 当岁月悄然地转动不息的年轮。 当太阳热情地点燃生命的火焰。 当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已成为昨天。 我心目中的春天
- 今年夏天,我和妈妈有幸到全国着名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一游,让我亲身领略了何为&ldquo
- 我的家乡在温江,我爱温江的公园。家乡的公园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早上,河水拉着小音符的手,欢快
- 倘若是登上马鞍山,眺望柳州,无论白天黑夜,展现在你眼前的都是一幅美丽的柳州画卷。 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这桥显
-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沥下个不停……”每
- 雨早就下了起来,回望过去,密密麻麻的,朦朦胧胧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覆盖着。干枯的叶已被浸泡得十分湿润,软绵绵的,随
- 心中可望登上那雄伟豪迈的灵源山很久了。终于,在暑假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我如愿以偿。 我带着浓浓的兴致,迈着轻快
- 我对土地最深的印象来自于小时候四五岁时。 那时候,常光着脚丫子,在泥地里摸爬滚打。泥巴在我手中翻转,想什么,做
- 我并不喜欢清新的早晨,虽然朝霞也很美丽,但我却最喜欢晚霞,我爱的不仅是它绚丽的外表,它更美的地方在于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