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双忧国忧民的眼睛
作者:福州十六中初三(6)班 陈超然 来源:福州日报 2011-12-02 10:58:48(字数:900字)
啜一口香茗,让清香留于唇齿之间。翻开《楚辞》,在那一行行满含深情的文字中,我总能看到一双忧国忧民的眼睛,正向楚都眺望。
屈原,你本是楚国的大夫,每日“居庙堂之高”,但你那双忧国忧民的眼睛却时刻关心着百姓的安危冷暖。于是,你一次又一次地向楚王进谏,昏庸的楚王却听信了奸臣的谗言,将你一贬再贬。高官厚禄的失去并没有动摇你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你还在一如既往地向楚王进谏。你坚信总有一天楚王能明白你的忠心。
你用那双忧国忧民的眼睛看着楚王。那眼神,是斩断罪恶的一柄利剑,是照耀黑暗的一盏明灯,是吹走阴霾的一阵轻风。在你目光的注视下,楚王战栗了,他勃然大怒,但那是懦弱者的愤怒,那是昏庸者的愤怒,也是愚昧者的愤怒。
屈原,你最终还是被流放了,虽然你高呼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昏庸的楚王早已对你失去了耐心。流放途中,你看到了楚国百姓的现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幕幕的惨剧在你眼前浮现。你只能感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朝廷对你忧国忧民的眼神却视而不见。
终于,你心中的这点希望如同泡沫般破灭了,郢都沦陷,楚国灭亡。你呆呆地伫立在汨罗江边,那双忧国忧民的眼睛也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往事犹如这汨罗江水一般,在你脑海中缓缓流过。“国之不国,民何存也?”你纵身一跳,消失在滚滚江水中。屈原,即使是死,也要做楚国的亡魂。
茶香氤氲,我从思索中惊醒,难免感慨万分。忽然看到那页正写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猛然醒悟,这不正是屈原一生的写照吗?虽然他已经逝去,但他的精神却没有消亡。我相信,在那广袤的星空上,仍有一双忧国忧民的眼睛,时刻注视着他深深眷恋的这片热土,以及生活于其上的苍生大众!
●福州十六中初三(6)班 陈超然
点评:文章视角独特,以屈原“忧国忧民的眼睛”为线索,借助第二人称,叙写屈原苦难的仕途生涯,歌颂他为楚国、为百姓“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诚忠心,表达自己对屈原多舛命运的同情,对屈原忠贞爱国之情的景仰。作品紧扣文题,主旨鲜明,屈原性格突出。信手拈来的诗文名句既服务于作品主题的表现,也使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指导教师:陈伟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天空,蓝蓝的,无拘无束的云丝在天空肆意的展现自己清纯的美。在一次抬头,似乎有种错觉,太阳在一步步地向自己头顶压来
- 耳旁风抚过树叶,抚过铃铛,快乐哗啦啦,荡,荡,荡,荡过他的心灵。 ——题记 太阳在不
- 过去,一无所知 现在,后悔莫及 未来,不会拥有 花瓣,孤独才好看. 落叶归根是葬礼. 花朵凋零是凄凉.
- 当风开始变凉的时候,我就知道,秋天到了。 路边的树叶开始凋落,一半墨绿,一半土黄。也许他也不曾想过,一季灿烂的
- 不知道我前生是不是一棵树,一棵生长在阳光下的树?那上帝,下辈子我可不可以做一朵花?我想上帝应该生气了,他回觉得做
-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繁花似锦,景色迷人,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春天,我来到校园的一片开阔地,放眼四望,不禁惊
- 真的要走了,真的要告别同学,告别老师,告别校园内自己熟悉的一切,我的初中生活时代只能在梦中回味,在梦中萦绕了。
- 对于8月中旬的阶段,许多毕业于初三的学生,渐渐都已经去军训和报道新学校。 躲在家里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日子,很难耐
- 青春是什么?面对这个被无数诗人,名人,凡人咏叹过的美丽字眼,我无法给青春一个完美的诠释,我只能说青春如梦,青春如
- 岁月的轱辘一如既往,亘古不变地碾转着。人的心绪便随着它的节奏风起云涌。 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曾坚定不移
- 我只是想留待在苍劲的枝头静静探视 那在极深极暗的林间相互依偎的鸟 当山空明 当一切都已澄清 凋落了那叶的
- (一) “我回来了!”我背着大书包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今天格外的反常,妈妈不但没有像往常
- 手起,琴响。 一段远古的爱情,满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有远而近,姗姗飘来。 默默地徘徊在窗前,
- 最终,你没能陪我们走完——初中生活的最后一程。看你转身,离去、走远,老师啊,你知道吗?你
- 知道你有多么令人惊叹吗?你的美丽令人无所适从,你的深邃令人叹为观止。你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语文。你悄悄地来,轻轻地
- 爱,是令人感动的泪珠。爱,是令人甜蜜的蜜糖;爱,是令人发凉爽的清风。世界因爱的存在而创造出一颗和平之心。 春的
- 蓝色的思念 突然演变成了阳光的夏天 空气中的温暖 不会更遥远 冬天已仿佛不在留恋 绿色的思念 回首对
- 我站在妈妈的背影里, 不只不觉进入梦乡, 我想要… 我想要变成妈妈的头发, 哪怕是一根,
- 如果说前一分前一秒我还在睡觉,那么这一分这一秒我肯定在梦游——我想,是我的灵魂在梦游吧,
- 初一的我幼稚得可爱,什么都不懂,就学人家谈恋爱。 初二的我叛逆得“潇洒”,以为自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