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第6页):
- (一)名人名言: 1﹒胜负其次,志在参与。--奥运格言2﹒更快、更高、更强。--奥运宗旨3﹒我还是要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必须穿上衣服参加比赛的时代。我相信,体育迷也与我有同感。 --约翰?格迪纳4﹒除了
-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05年的11月11日。我是你们的新朋友--福娃妮妮。一提到我的大名,恐怕全世界的人也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对了,我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我们共有五兄弟,我排行最小。
- 2008年8月,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日子啊!在29届奥运会上演开幕式的时候,发生了感人的一幕,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4个国家及地区仿照2002年釜山亚运会韩国和朝鲜一起入场的先例,组成一个方
- 2001年7月13日,随着萨马兰奇爷爷地一声"北京",北京便成为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中国人民多少年的梦想呀,就在这一声"北京"中一锤定音了! 随着奥运会
- 世界上最令人敬仰的,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早已随岁月之流远去而又永恒在历史星空闪烁的前人康德如是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奔流,带走几多冬夏春秋;大江东
- [导航]胡质与胡威父子在历史上都以清廉出名。有一次,晋武帝召见胡威谈论边疆之事时,谈到了他们父子的清廉。武帝问胡威:“你的清廉与你父亲的清廉相比,哪一个更高?”胡威回答:“我比不上我的父亲。”武帝问为
- 缺少和寻找道德的人:信的开头本应问一句“你们好”,但由于你们缺少“我”,一定会产生一些烦恼、丑陋,甚至罪恶,因此请原谅我的坦诚——免去问候“你们好”。你们已清楚地看到,自己萎靡不振,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 因为工人、教师、学生、医生等星期天都放假,上帝决定:道德在星期天也放假一天。但他担心:道德一放假,人们还会像道德上班一样时正常地生活吗?于是,他决定到人世间看看。恰好有个少年从楼群里骑自行车出来,上帝
- [感言]道德的楷模,时代的先锋。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是你们,面
- [导航]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 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30多年里
- 教室的那扇门原来被漆得贼亮,门面光滑如镜,而如今却…… “碰!”关着的门被一只有力的脚踹开了,上面留下了一个灰色的脚印,门来回震荡着,门上的漆也随之掉落下来。“嗖!”一位同学大声喊道:“小李飞刀!”一
- 一位德国老太太在中国住了几年,回国时包里装着许多废旧的电池。她说:“在中国找不到扔电池的垃圾箱。”这句话听起来真的是很刺耳,同时也令每一个中国人羞愧。泱泱中华民族,一个屹立在东方大国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
- 放寒假了,我依旧到北京的姑姑家去,可这次去,我发现北京的变化真大。街上彩旗飘扬,商店的橱窗上贴满了宣传图、彩色的奥运五环标志。马路上的标语一条接着一条,什么“做好东道主,办好奥运会”、“有朋友自远方来
- [导航]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
-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 ——题记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
- 岁月的风霜不会凋零一个个美好的记忆,历史的沧桑不能暗淡一幕幕执著的坚守。 ——题记一深秋,广袤的北海,朔风萧瑟,衰草连天;人迹罕至,冷落荒凉。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伴着一群瘦骨伶仃的绵羊,朝夕出没在这里
- 生在世寻梦难,苦短一遭何须怨?狂风迷沙人心直,我以我行荐人心。乌云蔽住了金光,砂砾挡住了双眼,这世界便是黑的吗?不要忘记云破日出之时,那道刺破污浊的光束,带着你我,开启生命旅途!狂风折去了双翅,暴雨打
- 人的一生难免被人误解或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但要怎样对待这些“怨”呢?以怨报怨,损人不利己。通常人的第一反应正是如此,以牙还牙,打击报复,但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这样只能让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降低,剩下没有一
- 生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有人爱你但更有人恨你,我们生下来便是要与命运抗争。恨,可以让你痛心,但你绝不可以从此颓废;恩,可以让你心情温暖,但你绝不可忘记了自己是谁。《论语》有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以为
- 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确,一个人若少了羞恶之心,他对美丑的感知就会随之变得麻木,其言行必然失范,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羞耻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是一种为善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