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欧洲杯有感:欧洲杯上的大嘴解说员——段暄作文
作者:不详 (字数:1300字)
不想对某个人进行个人攻击,也不想对某人的解说风格作过多评价,但是他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我观看欧洲杯的心情,所以不得不说,以泻心中愤懑!
说实话,以前还是比较看好段暄的,至少认为他比刘建宏的装腔作势要强,但是这次他的表现实在够拙劣。
我们不是不能够原谅解说员犯错误,但是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若干次的"朗德罗"(图拉朗)、"皮尔洛"(皮耶罗)……
搞笑的"卡莫阿拉贡内西"……
在那一刻,我真怀疑您被韩老师灵魂附体!
"比利亚"受伤下场,屏幕上已经打出换人字幕,您还在"席尔瓦"……
决赛之夜,巴拉克明明是眼角被撞裂,您非要让人家"旧伤复发,打不了余下的比赛"……
我真不知道您去现场干什么了?难道就是为了您那亢奋的解说增加助兴剂吗?您在看着球场的同时,麻烦您盯一眼面前的监视器好吗?
遇到年龄大的球员,您就"他经验十分的丰富"……
遇到您特别感慨的时候您就"非常非常的""十分十分的"……
遇到横传中路,您就"传到了禁区内"……
遇到大脚长传,您就"打对方的身后"……
最受不了的是某场比赛,您一开场连着说了几十遍"首发",听得我到最后直按"静音"……
请问您一句,您在大学里没有修"语言文学"吗?您在上岗之前没有进行过解说员的专业培训吗?您不知道我要崩溃了吗?
"意大(da)利",不是"意的(de)利"……
"球(qiu)员们",不是"球(que)员们"……
作为一个国家大台的解说员,请您正确发音好吗?这里是国语普通话,没有西语连读发音。要知道,电视机前的很多球迷都还是小学生,不要误导他们!
段暄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大嘴朋友,胸无城府,却经常说错话。他可以是一个好好先生,一个好记者,但却不是一个好解说员。要知道一名好的解说员,不仅要口齿伶利,而且要思维敏捷,有正确解读比赛的能力;不仅要把场上发生的情况描述清楚,还要为观看比赛的球迷分析比赛双方的形势。而段暄,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他连最基本的描述能力都没有。
我十分同意张斌同志对段暄的评价"段暄是一位十分能干的记者"。的确,他还是应该做一名记者,至少他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合格的!
网友评价:"段暄有点弱智",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有点损人,他仅仅是语言神经没有发育完全而已!
PS:
有网友说,你可以不看C5--我们这里只有C5!
有网友说,你可以看网络--眼睛和耳朵不可兼得!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昨天下午,我和爸爸冒着炎炎烈日来到沂源,观看了一部电影――《网络少年》。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老师帮助一群沉迷
- 当我开始浏览《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的目录时,就感到有点迷惑。这是一本能风靡全美的十大好书之一吗?简直令人
- 如果说病痛是妖魔,那么“新农合”就是克制它的神仙;如果说病痛是伤口,那么“新
- 青色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
- 听妈妈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就是诗。那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呢?仅仅是两极之间吗?直至我认识了泰戈尔,我才了解了世界
- 貌似脱缰的野马奔向期盼已久的自由。表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内心却翻江倒海波涛海浪。 ——
- 近段时间读了不<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
- 人世间,感动无处不在。 一个雪花飞舞的冬天,我手里捧着一本《水浒传》津津有味地看着。看完了,我心中有一阵说不出
- 神的一滴——读《瓦尔登湖》有感 杭州第十四中学高二(12)班周晓婕 没有地方比这湖更
- 我喜欢看书,科幻、童话、寓言……书给我带来了收获和快乐,《感悟母爱》这本书让我的心灵
- 听“法制报告”有感 星期五下午,我们学校的师生听了一次“法制报告&rdqu
- 让人喜爱让人怜的英雄——孙悟空 高二(1)班荣幸 大闹天宫前的悟空—&m
- 谢嘉幸,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音乐教育家,博士。 寒假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读到了他的文章,几乎篇篇都用掉了许多问
- 暑假里我阅读了学校为老师赠送的《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也记得初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又觉得很苦闷。因为这不
-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爱斯美拉达死得太可惜了!的确,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受到欺骗,从而被推入了死亡的悬
- 暑假里,我读了《纸有几种命运》这篇文章,当我一看到文章的标题时,就想:纸有几种命运?纸不是只有两种命运吗?我带着
-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这个月一直在读王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感觉有几点感受最深: 一、王
-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
-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相信你也读过。我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想:假如卖火柴的小
- 股清澈如水般的忧伤,静静流淌在你的心间。一个羡慕那个永远也不用长大的彼得?潘的孩子,在绝望的高三用颤抖的笔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