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
作者:不详 (字数:1000字)
《老人与海》读后感
高三(3)班汪涵瀛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也没有大海,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没有鱼夫,同样也就没有折断不凡的经历了。正因为有了大海,才让鱼夫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却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把鱼杀死,但又遭到鲨鱼的袭击,贼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这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一切的肉体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任人摆布。但是谁又愿意去操控它呢?它只不过是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骨架。
然而,一个悲剧性的故事里,却折射出一个“英雄人物”——老人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作为鱼夫,捕不到鱼,还能算是真正的鱼夫吗?而可贵的还是他却能在第八十五天决心驶向远方的大海去钓鱼,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难道不令我佩服吗?不论是鱼叉,小刀,短棍。一次一次被鲨鱼带走,但他始终用尽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什么也无法摧残他英勇的意志。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夹杂在大海的咆哮声中,回响在我耳旁。一个人把生命都压上去了,与敌人做殊死的博斗,能不算英勇吗?我想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义的使者。在人的一身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这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老人将大马林鱼杀死看似是完美的结果,但同时他也还在“酝酿”这自己的悲剧。鲨鱼的袭击,就是应得的报应。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无论追求的东西是好是坏,追求的手段是正义,是卑劣,也许能够得到就是最好的结果吧。在充满悲剧色彩的全之中,仍有一丝亮点,那就是孩子。孩子带回了老人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如果没一个人都拥有一份童心,一份天真,那世界不再总是灰色,就算当时你享有的是最后的晚餐,也不回忘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了。
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体吗?人正的是很奇怪的动物,为何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呢?难道失败真的如此可怕吗?冷冷的海风里夹杂着一股血腥,也许真正害怕的可能是这些吧!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仙居县安洲小学六(8)班郑凯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m
- 最近,经过同学的介绍,我看了《格林童话》,这本书可好看啦! 《格林童话》与其他童话不同,书中的主人公不再是那些
- 《希腊神话》读后感 五(三)李星瑶 在我用金丝编织的童年里,我认为,书是不容错过的精彩。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 接触《简爱》,可能要追溯到大学课程了,学习《外国文学史》需要每一位中文系学子读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在众多的外国文学
- 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有关内容还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dq
- 近日有幸读了《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作者李希贵是山东省淮坊市教育局局长,其人是从一线教师一步一步走上来
- 八百里水泊梁山,英雄聚义;众豪杰一百单八,替天行道。——这就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用毕生精力
- 看来电视剧《亮剑》后,我深深被主人公李云龙的亮剑精神所震撼了。 一次因为叛徒的出卖李云龙的指挥部遭到了日本特工
- 引文: 听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
- 经济学家,重之何为? ——读《经济学不能承受之重》有感 有一次和一个读经济学的朋友聊
- 雨伞,在现在这个时代里随处可见。可是在以前,伞可是很珍贵的,特别是在《伞的故事》里。 《伞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
- <<小学数学新视野>>读后感 ---关注学生的发展 觅渡桥小学秦卫萍 新基础教育理
- 柳江县壮校附小——龙素扬 笔者说,自《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
- 余秋雨在《西湖梦》中谈到了对一代名妓苏小小的看法。对她的风情与唯美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文章字里行间更流露出一股敬
- 巨星的童年,依然令我心动 ——《爱哭的小姚明》有感 五(3)班张恺 NBA篮球巨星
- 你如此平凡,平凡得像脚下的土地;你如此崇高,崇高得像青峰插入云际;你像一颗小星,亮在茫茫的银河里。当看到电影中雷
- 我读了《直面挫折》这篇文章它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人与这个世界的永恒画面是征服与被征服,只要我们勇于直面现实永不放
- 华康小学何静宜 当我阅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这本书时,真是使我眼前一亮,这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
-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
- 关于艺术足球,我一直觉得是个伪问题,纯粹的扯淡。譬如刘翔的110米栏,他得冠军,绝不是他跑的好看,而是他跑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