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政治课
作者:不详 (字数:1000字)
“满堂灌”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喜欢的政治课必须有别开生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实践、体验、探究。
我们在学习“荡起友谊的双浆”这节内容时,老师便让同学们根据“怎样才是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方式”这主题,自编、自导、自演小品。在这一节政治课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表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最终,这节政治课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顺利地落下帷幕。我觉得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既能让我们快乐轻松地上课,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同学们的每一个节目就像一个警钟,说的每一句话就像一句警言,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方式。
老师真是别出心裁,想出这样一个好点子。一方面它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另一方面它又能激发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令学习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们既可以抛开书本的重压,又能轻松有效地学到书本里的知识,甚至更多的课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这种新颖的上课方式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因为这的确是前所未有的。
事实证明,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确实是百利而无一害。我国伟大领袖、中国 * 的缔造者之一 * 主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少年时期憎恨死板的教条主义教学模式,对那些“用戒尺教育学生”的教学方式深恶痛绝。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和阻挠,毅然进入了当时的西洋新式学堂。在良好的环境中, * 学习西洋学科,培养了他的创新精神和革命意志,为其今后投身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教学要和国际接轨,就要毫不犹豫地抛开“死读书”的教学方法。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能熟读“四书五经”但遇到问题却不懂如何着手解决的“书呆子”!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想保持不落后,就必须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
国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只有用新式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使我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与其让学生在抱怨中学习,不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其让学生讨厌学习,不如让学生喜欢学习。让我们抛开书本的束缚,和着笑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吧!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亲人们请不要哭泣,拭去脸上的泪水,不要被灾难吓倒。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请相信,你们不是孤身一人,在你们身后,有
- “同学们,跟我来,去看他们跳集体舞啊!”全班疯牛似的冲向舞教室…&hell
- 那一年夏天。? 芳遇到了海,她知道他就是她这一生要等的人。芳在小城的街角开了家咖啡馆,因为海喜欢咖啡。特别是曼
- 溧阳是我的家乡,来过风景如画的天目湖的人都知道这儿。不过,今天我要说的是我很最喜欢的人民广场,因为那儿不仅景色优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问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想飞却飞不高&
- 当我坐在写字台前的时候,看到了那似乎已经离我越来越远的小学同学和小学教学楼的照片时。我不由得回忆起来&helli
- 美术课上,老师兴致勃勃地讲解着艺术,我也兴致勃勃地翻阅着美术书中的艺术,与我一样边听边看的有我的同桌、我整一个小
- 傍晚,倚着窗户,享受着夕阳的余辉伴随着阵阵的微风从身旁掠过的清爽。望着窗外,我看到了天空里那片最后带着血色的残阳
-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的最后一节课的情景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好感动,好感动…… 那一
- 心里很想写一篇关于雨的文章,当拿起笔的时候,却又不知道从何开始写起。对它,夹杂着太多太多的情愫。雨打在玻璃上,发
- 你喜欢吹牛吗?这儿有一首吹牛的好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中危楼就是高楼。楼很高
-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冥冥谢幕
- 一直希望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里面种满自己喜欢的花,而花园的名字就叫花语。稀稀零零而又粗壮的树,将花园围成了五边
- 我想敬告所有家长们家长,这个名词在孩子们心中是多么神圣,养育我们长大,呵护着我们,把我们当作温室里的花朵。但是,
- 家,一个让千万人都熟悉的字眼。家是一所避风的小港,让我感到温暖;家是一剂解闷的良方,让我感到快乐;家是一棵茂密的
- 因了成长本身不完美,我希望这些文字,能够以一种接近成长本质的真实形式——即充满了热泪,错
- 每个星期都是这样。 星期六上午上4节主课,中午回到家,饿着肚子打开电脑,然后一边打字一边吃点甜食或者喝点牛奶,
- 雨肆无忌惮地下着,风呼呼地刮着,好还的一节体育课估计又要泡汤了。同学们发出了无奈的叹息声,的确一个星期才有两节体
- 中了500万的人是幸运的,路上捡到钱包的人是幸运的,人人都有幸运的事。对于我来说什么是幸运的呢?带着这疑问,我开
- 广西区桂林桂林市附属中学68凌舞 礼让,是中华名族的美德,是历代圣贤所留下来的高尚品质,是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