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军训中成长
作者:不详 (字数:1000字)
随着热烈而又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校长宣告:为期四天的新生军训圆满结束了。
虽然这次军训只有短短的几天,可带给我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这几天里,我们用汗水洗礼着思想,见证着成长。连续几天38度的酷暑高温,没有吓倒和打败我们。看,绿茵场上,我们训练的热情和气温一样高涨,尽管浑身酸痛,依然用最标准的姿式接受考验;瞧,军令声中,早起晚归的身影,写满了坚定和信心,立蹲跑跳,一系列的动作我们做得有模有样;看,阅兵大会上,整齐有序的队列,****高昂的口号,多像一个个标准的小军官……我们在阳光下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坚强。回望过去,我们在家中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甚至可以说是好吃懒做,贪图享受,不愿动手实践,不敢走出家门去体验生活,更别说是去劳动去吃苦了。
现在,我们即将成为顶天立地、浑身是胆的小男子汉,能够动手解决一些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敢于走出家门去体验家长们的辛苦,洗碗叠被、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力的家务活再也无法将我们难倒。
过去,我们是软弱的,自私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他人着想,集体意识不强,以突出自己而沾沾自喜,以压过别人而洋洋自得。同学之间争吵、打闹、赌气……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长此以往,整个集体将成为一盘弱不禁风的散沙。
现在,我们是钢毅而又坚定的,集体意识越来越强,懂得了要为大家着想,为班级着想,还知道如果一个集体内部不团结,即使它的外壳再坚硬,也是不堪一击。只有团结起来,众志成城,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所以,同学们携起来手来,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用细微务实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使我们的集体成为一艘经得起风浪的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展望未来,我们将变得更加坚强,成为家中的顶梁之柱,成为社会的可造之材。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崎岖与坎坷,不会再害怕和犹豫,只会笔直而坚定地向前行走。我相信,经过这次军训,我们成长了,懂事了,更有责任心、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了。无论未来是怎样,我们都可以认真地、从容地去面对。
正如这次军训阅兵大会上学生代表所说:“在这次军训当中,我们付出的只不过是体力,而收获的,却是坚强与许多前所未有的好习惯、好精神!”
感谢这次军训,也感谢教官和老师们,是你们,让我更加懂得了付出,懂得了收获,让我尽快适应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可以用一个全新的面貌去面对初中生活。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说起班主任,我印象最深的是彭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彭老师授课灵活、形式多样。看书寻宝、想
- 听,产房内又传出了喜讯——哇!就是它,似乎正告诉门外焦急等待的亲人们,“
- 面对身旁一声声的辱骂,一阵阵的冷嘲热讽,一句句刺心的话语。但我,始终相信,这件事我做对了! 他,是以为年有八十
- 夜更深了。隐约能听见手表的“嘀嗒、嘀嗒”声,我躺在床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明天,我们就要
- 今天是元月一日,这意味我们将迎接新的一年,同时也意味着冬天过去,春天即将来临,就像风雨后的彩虹一样绚丽。然而新年
- 手中握着笔,正看试卷看的出神。冷夜愁长,天未免太过吝啬了,一眨眼的时间,便已将光明吹得“了无尽头&r
- 欢迎来到“东拉西扯“电视台,这里是为本人15周岁生日特别策划的“自我批判&r
- 很早之前便已知道他,只是在2007年的时候看了有他出演的偶像剧《终极一班》。那时候,对他的角色丁小雨没什么感觉,
- 小雨绵绵的下着,我在朦胧的雾中奔跑着。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同样是我们这些做了六年小学同学即将分离的日子。想
- 所谓新年新气象”。因此,每年的过年都格外吵,格外闹。 而我们家的房子,似乎要被鞭炮声震倒了,对面的
- 电视里传来美妙的旋律,屏幕上穿着华丽衣服的舞者们笑着、跳着,令人眩目。这晚会的一切舞蹈一切歌声,都人我厌烦,这些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想不到以前刚上一年级的我,转眼间就初一了。岁月匆匆,时间如流水,
- 窗外雨儿滴滴嗒嗒地打落在地上,发出一阵阵响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清纯无忧的童年。 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张稚气的脸
- 我爱看夕阳,大概是上初一开始的吧。或许以前没有绵绵愁懑,放松的方式自然不会去面对深沉惆怅的夕阳,不是向浩淼碧波相
- 我的脑海中一片混乱,天空犹有一阵惊雷劈了下来,面对那一张张惨白的试卷。我,无语了。如长江般直下的眼泪停在眼眶,压
- 曾几何时,总是渴望有片属于自已的天空。一个人静静的坐在草地上。听身边鸟歌虫鸣,看身边高山流水。闻着花的香,沿着太
- 一天晚上,小主人杨天名的大拇指说:“小主人太不珍惜我了,整天拿手去摸灰尘,弄的我身体脏脏的,还有还有
- “零点”一个简单的字眼,却道出不同的含义——是一天的结束,又一天
- 我发现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好虚伪。 ——题记 原来一直以为自己很单纯,不会伪装自己,可不
- 这学期我从上海转到了江西读书,因为户口的问题不能在上海高考所以转回来适应下全国教材。 这学校与上海的学校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