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眼泪
作者:不详 (字数:1300字)
翻看着作文书,“泪流满面”这个词开始以不低的频率出现在我的眼前,而且常常是“我不禁泪流满面”捆绑销售。难道真的是大家感情丰富,还是情到深处难以自拔?再一细看,这类文章大多是考场作文。面对老师出的“感动”“亲情”这些作文题目,考生们大笔一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大打“催泪战”,眼药水不知道用了多少箱。
向来我写文章是“惜泪如金”的。有时受到作文书的污染,往往笔下不自觉的有往上加眼药水的蠢动。于是口中大喝“喁喁——”悬崖勒马。问自己“这个情景需要你流一脸盆子的泪吗?”答案是否定的。于是将原文划去,小心翼翼改上“眼眶湿润”等不太煽情的词。再或者玩个心眼,改成“泪如雨下”这个意味不甚明朗的词。泪如雨下?谁知道你是小雨中雨滂沱大雨呢?既多了分诗意又避免自己落入“泪流满面”的怪圈。但这也是我很少用的,除非真的到了普通人的普通情感爆发的时候才用。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感性的。其中感情丰富登峰造极的“大湿”(大师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不就“湿”了)大有人在。林妹妹尚且不说,“造泪大师”琼瑶奶奶的作品中不乏泪腺发达之人。男的,哭得是声嘶力竭,青筋暴跳;女的,哭得是柔肠寸断,海枯石烂。令人霎时间对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深信不疑。
由这样的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演员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哭得天昏地暗。当然这个要感谢原作中“催泪 * ”之炉火纯青以及默默在背后支持的眼药水厂商们。人的眼泪之丰富,观众可算是领略到了。近年来,寒流刮起,一改演员的泪流满面为观众的满面泪流。其“柔情攻势”运用地恰到好处。使万千无辜的观众对着冗长繁复的片子“哗哗”地流泪。其真骗眼泪呼?其真骗眼泪也。
电视是浮躁时代的产物,虚浮的时代产生虚浮的人。越来越多的人以眼泪来博得观众的同情与喜爱。从“超女”到“星光大道”,往往有不少选手泪洒现场。其中获奖感情激动的,落选心情沮丧的泪水不提,属于正常的情感流露。但是越来越多的痛诉“革命家史”却搪塞了我们的视听。其内容无非为诉说自己惨痛境遇,而自己又在逆境中如何成长等等。不是父母双亡就是祖母去世。实在家里没死人的,也要哭诉父母如何不容易的抚养自己长大。以自己的隐私(如果是真的话)和泪水给观众留下一个进步好青年的形象。
泪,不是不可流,当流时则流。但是用满面盈盈的泪水换来物质或非物质的报偿,与当街乞讨无异。换句话说,相当于拿尊严换人民币。想必这几滴眼泪苦涩得如同死海之水了吧。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它美得平静。没有红色的激情,没有粉色的甜蜜,没有绿色的舒畅,没有紫色的绚丽。它,蓝色静的单调的美丽。 蓝是一方
- 现在的人啊,不知怎么说才好…… 不废话了,开门见山好了! 提到诺贝尔,人们首先想
- 泪水无法洗去痛苦 ——题记 望着那皎洁的月光,无法如眠,为何?该如何入梦? 当雨水
- 2009年,是北京60岁的生日,也是我至今为止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国庆节。2009年10月1日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 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有一种介质左右在其旁吧。 ——题记 广告 这里是一家介质商店,你
- 逝如风,流水般的匆匆。 ——题记 就这样悄悄的逝去。 以前从未觉得时间在飞逝。转眼
- 一个人渴望飞翔,就犹如鸟儿插上了双翼,在理想的天空越飞越高。 ——题记 &ldquo
- 我们看书的目的除了要增长自己的见识,其实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那些文学巨着甚至是大师级人物的文章中
- 风吹过,树叶哗哗响过 爱不知,还有几会珍过 情不懂,如何奈过几何 总不知,该如和把你面对 转眼间时光以飞
- 我从时空之门而来,我不知道我上辈子怎样?也不知道我下辈子怎样?我只知道人要由生到死,中间是弯曲的路。我稀里糊涂地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人生,也如同一折。风景。人生;人生。风景…&hellip
- 现如今,出门一趟太恐怖了,让你出钱买罪受。 看吧,各大名山上人流如织,挤得你死去活来,山上的景还不错,可往往至
- 秋到了!考试也来临了,伴随这秋雨之中的喧嚣。我失败了! 分数到来了!那噩梦般的成绩到来了!我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
- 你是死神,是六番队队长,是朽木家当家,是绯真的丈夫,是露琪亚的哥哥。你的一生,似乎都在为这些称号而战斗着。追寻着
- 心情的好坏看周围事物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 抬头看天空: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像极了一团棉花,真想上前去咬一口
- 爱……在人世间蔓延了! 鸟儿在爱的蓝天下翱翔,鱼儿在爱的河流中畅游,狗儿在爱的草野
- “至上历经风雨,天使描绘彩虹“每一个天使都是经过痛苦的洗礼,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辉煌的过去。
- 每项工作都会有许多工作者,不管是什么工作,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比如建筑工人为我们建造
- 鸟儿渴望飞向那辽阔又美丽的蓝天。他努力着,向往那成功的一天。 终于,有一天它飞倦了,累了,依旧是失败者&hel
- 这是一本大家公认的教育经典,因此如何解读这本书就成了一个经典难题。更让我觉得困难的是,我始终无法认可这本书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