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藜
拼音:zhēng lí
是否常用:否
词典解释
(1).煮野菜。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餉东菑。”
(2).古传 孔子 弟子 曾参 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 汉 班固 《bai*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妾方待岁,不止周星。弄管持觴,既免蒸梨之过;称《诗》守《礼》,何来唾井之嫌。”


猜你喜欢
- 朽劳是什么意思
- 呜呃是什么意思
- 闲接经验是什么意思
- 宝成铁路是什么意思
- 法国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
- 怙强是什么意思
- 昏蔽是什么意思
- 盘根错节是什么意思
- 杯酒释兵权是什么意思
- 本要是什么意思
- 春寒是什么意思
- 诬词是什么意思
- 金口玉音是什么意思
- 秋兔毫是什么意思
- 玄郊是什么意思
- 流质食物是什么意思
- 银牙是什么意思
- 载覆是什么意思
- 醇古是什么意思
- 颓阤是什么意思
- 霭昧是什么意思
- 曳剌是什么意思
- 孟郊是什么意思
- 浸育是什么意思
- 大浸是什么意思
- 豪将是什么意思
- 晚节不保是什么意思
- 贻羞是什么意思
- 冒撞是什么意思
- 朋党是什么意思
- 王会是什么意思
- 倍徙是什么意思
- 群居穴处是什么意思
- 赶饭担是什么意思
- 常度是什么意思
- 啮心是什么意思
- 猪尿泡是什么意思
- 负靮是什么意思
- 锈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