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课
拼音:zī kè
繁体字:資課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财产税。网络解释
资课
唐代散官及各种色役所纳的代役金。资课在唐初还没有形成制度。四品以下﹑九品以上文武散官﹑勋官﹑三卫等所纳代役金称为资﹐品子及课户白丁服色役所纳代役金称为课。到开元年间始统称为资课。资课按照色役者的身份和色役的种类而定其数额。开元时散官四品﹑五品每年纳资六百文,六品以下的纳资一千文﹔品子充任的亲事﹑帐内纳课一千五百文。而由一般白丁充当的防阁﹑庶仆、白直﹑士力等则纳课两千五百文上下。中男充当的执衣每年纳课不超过一千文﹐中男及残废充当的门夫则需纳课八百五十文至一千文。资课一般纳钱﹐也有折交实物的。

猜你喜欢
- 厌宜是什么意思
- 腿弯是什么意思
- 肄仪是什么意思
- 穷鲠是什么意思
- 避酒是什么意思
- 空莱是什么意思
- 名行是什么意思
- 欧骆是什么意思
- 直凑是什么意思
- 俭貌是什么意思
- 撇呆打堕是什么意思
- 寿客是什么意思
- 简傲是什么意思
- 卷箨是什么意思
- 粝糒是什么意思
- 殊尚是什么意思
- 暾暾是什么意思
- 云和是什么意思
- 逞快是什么意思
- 木板书是什么意思
- 正景是什么意思
- 闲歇热是什么意思
- 茇舍是什么意思
- 量力度德是什么意思
- 悠闲是什么意思
- 留职是什么意思
- 脱靶是什么意思
- 泉云是什么意思
- 方毂是什么意思
- 急不可耐是什么意思
- 脍残是什么意思
- 旃廗是什么意思
- 讬咎是什么意思
- 铜松是什么意思
- 清涕是什么意思
- 释累是什么意思
- 多岐是什么意思
- 巩卫是什么意思
- 考送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