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举
拼音:zhì jǔ
繁体字:制舉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制订选拔贤才的方法。 2.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为"制举科"。简称"制举"或"制科"。宋代因之,如南宋绍兴年间开博学鸿词科。清代如康熙十七年﹑乾隆元年的两次博学鸿词科及清末的经济特科等,亦皆属制举性质。 3.后皇帝殿试进士亦称"制举"。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制科》。详细解释
制举 zhì jǔ ㄓˋ ㄐㄩˇ

猜你喜欢
- 福会是什么意思
- 箱擎是什么意思
- 幸有是什么意思
- 服勤是什么意思
- 鼎脚是什么意思
- 碁逢敌手是什么意思
- 嘉俎是什么意思
- 五湖四海是什么意思
- 局署是什么意思
- 虾眼是什么意思
- 盐物是什么意思
- 狼猛蜂毒是什么意思
- 灰炮是什么意思
- 够格是什么意思
- 明升暗降是什么意思
- 缯贩之士是什么意思
- 憨子是什么意思
- 酬劳是什么意思
- 行铺是什么意思
- 会任是什么意思
- 饰翼是什么意思
- 鸿均是什么意思
- 脂松是什么意思
- 世翁是什么意思
- 新生界是什么意思
- 兰生是什么意思
- 顿刃是什么意思
- 储季是什么意思
- 宝钵是什么意思
- 一团和气是什么意思
- 猬合是什么意思
- 病历是什么意思
- 神运鬼输是什么意思
- 耐心耐肠是什么意思
- 校度是什么意思
- 蛇进是什么意思
- 左轮是什么意思
- 安民榜是什么意思
- 虫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