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策
拼音:zhì cè
繁体字:製策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详细解释
制策 zhì cè ㄓˋ ㄘㄜˋ一种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汉代试士,由主考官发策以问,应试者因其所问而陈己之所见,称为「对策」。而由天子亲自出题的称为「制策」。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网络解释
制策
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

猜你喜欢
- 禁旅八旗是什么意思
- 榴榴是什么意思
- 没羽之虎是什么意思
- 诉陈是什么意思
- 远涉是什么意思
- 趧赽是什么意思
- 懿范是什么意思
- 促辔是什么意思
- 发聋振聩是什么意思
- 寇暴是什么意思
- 宽繇是什么意思
- 默祝是什么意思
- 宋高宗是什么意思
- 窭乏是什么意思
- 未足是什么意思
- 青凤是什么意思
- 百日是什么意思
- 荣歇是什么意思
- 邛蒟是什么意思
- 齿马之嫌是什么意思
- 清省是什么意思
- 办吏是什么意思
- 士宦是什么意思
- 靖步是什么意思
- 屠剪是什么意思
- 避株鸟是什么意思
- 火舰是什么意思
- 貌合情离是什么意思
- 亭亭袅袅是什么意思
- 勋阶是什么意思
- 恶向胆边生是什么意思
- 开运是什么意思
- 涉阅是什么意思
- 铁拐李是什么意思
- 汇注是什么意思
- 铜镜反应是什么意思
- 掀动是什么意思
- 白贼是什么意思
- 赋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