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制诰
拼音:zhī zhì gào
繁体字:知制誥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开元末,改翰林供奉为学士院,翰林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宋代因之,为清要之职。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得兼此职。清代废。详细解释
知制诰 zhī zhì gào ㄓ ㄓˋ ㄍㄠˋ网络解释
知制诰
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猜你喜欢
- 连橇是什么意思
- 明鬯是什么意思
- 龙盾是什么意思
- 疑承是什么意思
- 杂乐是什么意思
- 水玉是什么意思
- 侃直是什么意思
- 畎陇是什么意思
- 谁匡是什么意思
- 仅以身免是什么意思
- 士田是什么意思
- 魁斗是什么意思
- 食监是什么意思
- 饭辙是什么意思
- 牿委是什么意思
- 挡路是什么意思
- 木门是什么意思
- 尖顶木驴是什么意思
- 白鹭纕是什么意思
- 制治是什么意思
- 国宪是什么意思
- 送盏是什么意思
- 卑恭是什么意思
- 一概而论是什么意思
- 四务是什么意思
- 天沟是什么意思
- 大八成是什么意思
- 大菜是什么意思
- 干剧是什么意思
- 小番是什么意思
- 香远亭是什么意思
- 素水是什么意思
- 悟空是什么意思
- 鸟散是什么意思
- 淋森是什么意思
- 白皎皎是什么意思
- 猪尿泡是什么意思
- 赐予是什么意思
- 妄听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