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知
拼音:zhēng zhī
繁体字:征知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古代哲学概念。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网络解释
征知
中国战国末期荀子的认识论范畴,见于《荀子·正名》。荀子把认识过程区分为“天官当薄其类”和“心有征知”两个阶段:前者指人们天然具备的感觉器官接触各类事物后形成感性认识的阶段,后者指人们天然具备的思维器官对感性认识加以验证、辨别和取舍的理性认识阶段。荀子把“当薄其类”和“征知”规定为这两个阶段中作用不同而又互相依赖的两种认识能力,并特别强调“征知”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荀子认为认识虽然开始于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接触,即“缘天官”,但如果“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因此,思维器官有发动和支配感觉器官以追求知识、进行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客观事物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如果仅看表面现象,就可能被假象迷惑,产生错觉。因此,“征知”表现为思维器官辨别真伪、验证知识的作用。由于感觉器官“各有接触而不能互相代替”,仅凭闻见,就会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征知”还表现为思维器官对感性材料进行综合整理以形成整体认识的概括作用。
荀子以“当薄其类”为基础、以“征知”为指导的认识路线,克服了狭隘经验论的局限性,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猜你喜欢
- 自由泳接力是什么意思
- 愚计是什么意思
- 豪恶是什么意思
- 扰动是什么意思
- 余惭是什么意思
- 嫺习是什么意思
- 念信儿是什么意思
- 若辈是什么意思
- 地平天成是什么意思
- 楚岫瑶姬是什么意思
- 鹊浦是什么意思
- 霖霪是什么意思
- 虚封是什么意思
- 孔子是什么意思
- 蛮书是什么意思
- 肆矜是什么意思
- 盩厔是什么意思
- 戹苦是什么意思
- 发紒是什么意思
- 僧自恣日是什么意思
- 低耗是什么意思
- 生花笔是什么意思
- 阴和是什么意思
- 神清是什么意思
- 畔废是什么意思
- 避世离俗是什么意思
- 裹腰是什么意思
- 出月子是什么意思
- 沈液是什么意思
- 活扑剌是什么意思
- 日记是什么意思
- 毒婆娘是什么意思
- 疥疮是什么意思
- 人情钱是什么意思
- 弹剑作歌是什么意思
- 益母是什么意思
- 敬授民时是什么意思
- 讲考是什么意思
- 讲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