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
拼音:yì qīn
繁体字:議親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 2.议婚﹔说亲。详细解释
议亲 yì qīn ㄧˋ ㄑㄧㄣ周代八辟法之一。五族之内及外亲之有服者,有罪则议之,以期减免。见《周礼.秋官.小司寇》。
商议婚事。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请个地理先生,择地殡葬了王氏棺讫,那时便渐渐有人来议亲。」
网络解释
议亲
我国封建法律八议之一,指对皇亲国戚犯罪给以特别程序审议并减免其刑罚的制度。源于西周之“议亲之辟”。秦代崇尚法家学说,对宗室严加防范,不设此制。汉代有议亲的法律规定。曹魏新律确立八议制度,议亲居八议之首。历代沿用不改,只在亲属范围上有所变动。
《唐律疏议·名例》 “八议”条:“一曰议亲”,注云:“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疏议曰:“义取内睦九族,外叶万邦,布雨露之恩,笃亲亲之理,故曰议亲。”即皇帝荫及五服之外的袒免亲及五服内亲,凡皇帝之高祖兄弟、曾祖从父兄弟、祖再从兄弟、父三从兄弟、皇帝本人四从兄弟等袒免亲及缌麻以上五服亲,皆在此列;太皇太后荫及五服之内的所有亲属,亦即缌麻以上亲,凡远至二太后的曾祖兄弟、祖从父兄弟、父再从兄弟、二太后本人的三从兄弟等缌麻亲,近至小功、大功、齐衰、斩衰等五服亲、皆在所荫之列;皇后荫及五服内小功以上亲,远至皇后祖父之兄弟、父之从父兄弟、皇后本人之再从兄弟等小功亲,近至大功、齐衰、斩衰等五服亲,皆在所荫范围内。
《明律》议亲的亲属范围扩大至“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即皇太子妃的本宗伯叔父母、姑、兄弟及兄弟之子等大功亲,以及齐衰、斩衰等五服亲,也属于议亲之亲属范围。
《清律》规定与《明律》同。


猜你喜欢
- 里第是什么意思
- 妙教是什么意思
- 作厄是什么意思
- 谶词是什么意思
- 倾信是什么意思
- 弯犇是什么意思
- 外来词是什么意思
- 写形画是什么意思
- 条制是什么意思
- 耸体是什么意思
- 游棍是什么意思
- 玉虹是什么意思
- 钓月是什么意思
- 丁男是什么意思
- 爷娘是什么意思
- 贼毫是什么意思
- 地藏王是什么意思
- 酒博士是什么意思
- 鹤嘴镐是什么意思
- 斗敌是什么意思
- 储歭是什么意思
- 活计是什么意思
- 锄头是什么意思
- 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
- 钧天是什么意思
- 随笔是什么意思
- 号令如山是什么意思
- 说得起是什么意思
- 一表非俗是什么意思
- 唠哆是什么意思
- 挈辔是什么意思
- 衾纩是什么意思
- 容态是什么意思
- 云栖是什么意思
- 击考是什么意思
- 石莲是什么意思
- 颈脖子是什么意思
- 斯洛文尼亚是什么意思
- 芒达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