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肠
拼音:wū cháng
繁体字:烏腸
词典解释
指曲受潮发霉后中心部位孔的周围变成黑褐色。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法》:“布麴饼於地……三七日出外,日中曝之令燥,麴成矣。任意举、阁,亦不用瓮盛。瓮盛者,则麴乌肠。乌肠者,遶孔黑烂。” 缪启愉 校释:“乌肠:麴经晒燥之后,復盛入瓮中,容易吸收潮气,因而被杂菌滋生,在中心部分孔的周围呈黑褐色。”一本作“ 乌腹 ”。


猜你喜欢
- 障壁是什么意思
- 诃藜棒是什么意思
- 乱患是什么意思
- 妖蛊是什么意思
- 麾扫是什么意思
- 百般刁难是什么意思
- 求名夺利是什么意思
- 采名是什么意思
- 或是是什么意思
- 鼓严是什么意思
- 六尺之托是什么意思
- 挝捶是什么意思
- 前册是什么意思
- 辇致是什么意思
- 玄虑是什么意思
- 险澁是什么意思
- 矜慎是什么意思
- 熙熙融融是什么意思
- 无厌足是什么意思
- 允嗣是什么意思
- 留狱是什么意思
- 异义是什么意思
- 和木是什么意思
- 坐羊是什么意思
- 托养是什么意思
- 鱼烂土崩是什么意思
- 出群是什么意思
- 煨干避湿是什么意思
- 楩梓是什么意思
- 人英是什么意思
- 夸咤是什么意思
- 龙牌是什么意思
- 差跌是什么意思
- 革脉是什么意思
- 陈设是什么意思
- 骅骝是什么意思
- 蹑影藏形是什么意思
- 辏集是什么意思
- 邪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