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畏
拼音:sān wèi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网络解释
三畏
1、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是相信天命的,认为天和地上的人君一样,能赏善罚恶,决定社会的治乱兴衰。
大人即周天子和各国诸侯,圣人之言指文王周公传下来的典籍询诰。
2、元代英宗时丞相拜住所畏惧的三件事。《元史·拜住传》:“臣有所畏者三: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识见有所未尽;畏年少不克负荷,无以上报圣恩。”


猜你喜欢
- 阵战是什么意思
- 串演是什么意思
- 瑀瑀是什么意思
- 抚稚是什么意思
- 虎威是什么意思
- 垂名竹帛是什么意思
- 招世是什么意思
- 割席分坐是什么意思
- 岛瘦郊寒是什么意思
- 族谱是什么意思
- 檐响是什么意思
- 拘括是什么意思
- 负芒是什么意思
- 区域是什么意思
- 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
- 巧谀是什么意思
- 捍衞是什么意思
- 返辔是什么意思
- 枯士是什么意思
- 港澳台投资经济是什么意思
- 篆刻虫雕是什么意思
- 获刈是什么意思
- 欀头是什么意思
- 撮襟书是什么意思
- 真诣是什么意思
- 迸断是什么意思
- 昏弱是什么意思
- 痛惩是什么意思
- 生业是什么意思
- 得意是什么意思
- 井匽是什么意思
- 格言是什么意思
- 圭表是什么意思
- 干器是什么意思
- 太上皇后是什么意思
- 耽思是什么意思
- 较证是什么意思
- 观色是什么意思
- 越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