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科
拼音:shí sān kē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宋·元·明时中医分科。元·明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画家十三科》。元·明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网络解释
十三科 (中医术语)
古代医学分科。自元代始,至明隆庆年间,太医院分为十三科。

猜你喜欢
- 诐术是什么意思
- 怀什是什么意思
- 位望是什么意思
- 采薇是什么意思
- 顶冠束带是什么意思
- 霜柝是什么意思
- 瑶石是什么意思
- 开化是什么意思
- 合不拢嘴是什么意思
- 咸肉庄是什么意思
- 如簧是什么意思
- 巴扎是什么意思
- 汛防是什么意思
- 石距是什么意思
- 韦裤布被是什么意思
- 望前是什么意思
- 传位是什么意思
- 黑牛是什么意思
- 切激是什么意思
- 趸售是什么意思
- 赐香是什么意思
- 叹邑是什么意思
- 劈半儿是什么意思
- 蹇服是什么意思
- 至贤是什么意思
- 匡谬是什么意思
- 昵款是什么意思
- 见存是什么意思
- 好心是什么意思
- 宠爱是什么意思
- 丁帘是什么意思
- 洽足是什么意思
- 大藩是什么意思
- 叨教是什么意思
- 晕染是什么意思
- 鸾镜是什么意思
- 蛈母是什么意思
- 达言是什么意思
- 齐天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