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市舶司是什么意思 市舶司的解释

市舶司

拼音:shì bó sī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官署名。负责管理出入海港船舶商务等。唐代在广州市舶使,宋代于广州、泉州、明州(治今浙江宁波)、杭州、密州(治今山东胶县)等地提举市舶司,置提举官。元代、明代称市舶提举司。

详细解释

市舶司  shì bó sī  ㄕˋ ㄅㄛˊ ㄙ  

职官名。唐置,于广州、泉州、杭州等处与域外各国通商,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犹今之海关。宋元明因袭之,清废。

网络解释

市舶司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官府相当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明清两朝反复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乾隆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引起警觉,下旨除粤海关外,撤销所有其他海关。是为“一口通商”。
市舶司作为中国古代的外贸机关,见证了中国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贸易之繁荣如今昔日的古港雄风已经不在,虽已成为过去但是现存的市舶司遗址上,我们还是窥见了中国历经余年的外贸史,仍可以看到过去的辉煌
0
纠错
手机版 市舶司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