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
拼音:shěng shì
繁体字:省試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唐宋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2.元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网络解释
省试
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考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遇皇室庆典加恩科,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试”。考试的时间、场次和内容与乡试相同,但难度要大得多。省(会)试合格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封建时代的学子通过省(会)试后方可进入殿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状元”。

猜你喜欢
- 碧原是什么意思
- 条次是什么意思
- 蝇黾是什么意思
- 呀庨是什么意思
- 鵫雉是什么意思
- 制勘是什么意思
- 尸位素餐是什么意思
- 解甲投戈是什么意思
- 买务是什么意思
- 瑶光寺是什么意思
- 在苫是什么意思
- 余凉是什么意思
- 荣弹是什么意思
- 仙造是什么意思
- 慰愍是什么意思
- 黄叶是什么意思
- 榛巢是什么意思
- 殊力是什么意思
- 黯红是什么意思
- 生口是什么意思
- 寡昧是什么意思
- 德度是什么意思
- 临别赠语是什么意思
- 滞游是什么意思
- 溜开是什么意思
- 偶一是什么意思
- 坟封是什么意思
- 枋政是什么意思
- 鹰犬之才是什么意思
- 脗合是什么意思
- 鹏飙是什么意思
- 凄序是什么意思
- 痛酸是什么意思
- 孔照是什么意思
- 五猖是什么意思
- 秦妃是什么意思
- 袴靴是什么意思
- 寒单是什么意思
- 温被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