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鼙
拼音:shuò pí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即鼙鼓。古代射礼奏乐时﹐须先击鼙鼓﹐故称。网络解释
朔鼙
击奏膜鸣乐器。也作朔鞞,简称“朔”。一种与大鼓配制的小鼓。周代已用于宫廷礼乐,悬挂在建鼓西侧,于乐曲开始时敲奏。在礼乐中,通常先击“朔鼙”,再击“应鼙”。《仪礼·大射》:“建鼓在其南,东鼓。朔鼙在其北。”郑玄注:“朔,始也。奏乐先击西鼙。”郑玄注:“应鼙,应朔鼙也。先击朔鼙,(应鼙)应之。鼙,小鼓也。在东便其先击小,后击大也。”


猜你喜欢
- 夷貉是什么意思
- 锦阵花营是什么意思
- 告乞是什么意思
- 镞镂是什么意思
- 垂殁是什么意思
- 奋迅是什么意思
- 砭剥是什么意思
- 摇身一变是什么意思
- 表象是什么意思
- 见习期是什么意思
- 精朗是什么意思
- 飨昭是什么意思
- 对笔是什么意思
- 私好是什么意思
- 蛇含石是什么意思
- 文笔是什么意思
- 罚恶是什么意思
- 守邑是什么意思
- 左辅右弼是什么意思
- 行爽是什么意思
- 两用是什么意思
- 司声是什么意思
- 洪美是什么意思
- 僻野是什么意思
- 武怒是什么意思
- 草索是什么意思
- 特区是什么意思
- 备忘录是什么意思
- 柳州是什么意思
- 挑礼,挑礼儿是什么意思
- 凶嫚是什么意思
- 养乏是什么意思
- 干吕是什么意思
- 辽隧是什么意思
- 白小是什么意思
- 正赈是什么意思
- 红点颏是什么意思
- 军甲是什么意思
- 紫菀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