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南司是什么意思 南司的解释

南司

拼音:nán sī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南北朝南朝御史台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2.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详细解释

南司  nán sī  ㄋㄢˊ ㄙ  

北朝御史中丞别称专职监察、弹劾。
《梁书.卷一四.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妄行在官宽猛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南面,故称为「南司」。
《旧唐书.卷一六七.宋申锡传》:「会内官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今卒然如此京师企足自为乱矣。』」

网络解释

南司

代称宰相的治事之所。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内廷(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0
纠错
手机版 南司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