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饷
拼音:jīng xiǎng
繁体字:京餉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清代各省向朝廷上交的饷项。网络解释
京饷
太平天国期间,清皇室下放军权,后因未下放财权致使地方政策无法在复杂局势中施行,辛酉政变后下放财权。后果造成传统“奏销”制度名存实亡,中央为确保财政收入制定“京饷”定额,虽为硬性摊派,但是变相承认定额所剩的财政收入便归地方所有。
中央不过问“京饷”来源税种,致使地方税种繁多,百姓难以维护生计。


猜你喜欢
- 地胄是什么意思
- 同休是什么意思
- 鍊饰是什么意思
- 螽蝗是什么意思
- 玩敌是什么意思
- 枭镜是什么意思
- 招弭是什么意思
- 常羲是什么意思
- 隙巇是什么意思
- 吓杀是什么意思
- 祈谷坛是什么意思
- 走后门是什么意思
- 英媛是什么意思
- 鱼沉鴈杳是什么意思
- 玄妙玉女是什么意思
- 爽恺是什么意思
- 成鸠是什么意思
- 鹿卢榜是什么意思
- 机微是什么意思
- 身分是什么意思
- 通标是什么意思
- 气急是什么意思
- 刊启是什么意思
- 奕致是什么意思
- 徙移是什么意思
- 相仍是什么意思
- 郊畋是什么意思
- 幻造是什么意思
- 先前是什么意思
- 知识分子是什么意思
- 买犊卖刀是什么意思
- 小暑是什么意思
- 木帝是什么意思
- 柳罐是什么意思
- 宂辞是什么意思
- 喝骂是什么意思
- 景阳钟是什么意思
- 当担是什么意思
- 馎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