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堂
拼音:jīng táng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详细解释
京堂 jīng táng ㄐㄧㄥ ㄊㄤˊ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
网络解释
京堂
古汉语用词,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意为堂上之官。汇聚国学等名家

猜你喜欢
- 伯仲叔季是什么意思
- 微道是什么意思
- 鞭毙是什么意思
- 狼藉是什么意思
- 寝格是什么意思
- 春山是什么意思
- 絮羹是什么意思
- 爰居是什么意思
- 园客是什么意思
- 劲峭是什么意思
- 剥漶是什么意思
- 卞严是什么意思
- 精美是什么意思
- 乘灭是什么意思
- 赖得是什么意思
- 琼屑是什么意思
- 御膳是什么意思
- 印鏁是什么意思
- 枯尅是什么意思
- 官力是什么意思
- 庸言庸行是什么意思
- 隐隐遑遑是什么意思
- 鸿霈是什么意思
- 闾陌是什么意思
- 监场是什么意思
- 鹾课是什么意思
- 房箙是什么意思
- 画派是什么意思
- 环坐是什么意思
- 蹇窒是什么意思
- 晩爨是什么意思
- 太保是什么意思
- 本俸是什么意思
- 民族形式是什么意思
- 绿萍是什么意思
- 捻巴是什么意思
- 添头是什么意思
- 觝排是什么意思
- 设隘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