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
拼音:jiàn ān qī zǐ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汉末建安(献帝年号)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同时以文学齐名,曹丕《典论•论文》云:“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后世因称为“建安七子”。又以同居邺中,也称“邺中七子”。详细解释
建安七子 jiàn ān qī zǐ ㄐㄧㄢˋ ㄢ ㄑㄧ ㄗˇ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文学界著名的七位作家,即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徐干等七人。因共居于邺都(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故也称为「邺下七子」。
网络解释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猜你喜欢
- 鄣隔是什么意思
- 坐误是什么意思
- 齿句是什么意思
- 抽功夫是什么意思
- 供析是什么意思
- 卖清是什么意思
- 委蕤是什么意思
- 郁噎是什么意思
- 京油子是什么意思
- 沿溯是什么意思
- 陆离是什么意思
- 炸响是什么意思
- 声伎是什么意思
- 贫况是什么意思
- 降温是什么意思
- 高深是什么意思
- 掩闭是什么意思
- 百结愁肠是什么意思
- 黄箓斋是什么意思
- 貙狸是什么意思
- 搢忽是什么意思
- 旅冢是什么意思
- 诎要桡膕是什么意思
- 顔子巷是什么意思
- 微察秋毫是什么意思
- 推班是什么意思
- 咽语是什么意思
- 大舅是什么意思
- 八士是什么意思
- 偏擅是什么意思
- 大材小用是什么意思
- 祥风时雨是什么意思
- 柳阴是什么意思
- 珉珣是什么意思
- 比丘是什么意思
- 息足是什么意思
- 饥氓是什么意思
- 负板袴是什么意思
- 污道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