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钵催诗
拼音:jī bō cuī shī
繁体字:擊缽催詩
词典解释
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 ,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 、 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 击鉢 ”。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 ,行酒赋诗听击鉢。” 清 赵翼 《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成语解释


猜你喜欢
- 嗅石是什么意思
- 蟷蠰是什么意思
- 保险公司是什么意思
- 春人是什么意思
- 细软是什么意思
- 憛悇是什么意思
- 鼓泻是什么意思
- 静谛是什么意思
- 睽阕是什么意思
- 三沐三熏是什么意思
- 余辰是什么意思
- 青光当是什么意思
- 女朋友是什么意思
- 暝机是什么意思
- 禄粮是什么意思
- 黄块块是什么意思
- 窣堵坡是什么意思
- 一切经是什么意思
- 银粒是什么意思
- 华緘是什么意思
- 阅军是什么意思
- 寒啬是什么意思
- 溟茫是什么意思
- 挚醇是什么意思
- 烂柯仙客是什么意思
- 破米糟糠是什么意思
- 贾技是什么意思
- 勇夫是什么意思
- 十钱主簿是什么意思
- 不事是什么意思
- 气冲冲是什么意思
- 疏遗是什么意思
- 不知疼痒是什么意思
- 佚落是什么意思
- 晦暗是什么意思
- 止是是什么意思
- 浮衍是什么意思
- 门旗是什么意思
- 吃家饭屙野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