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因之道
拼音:jìng yīn zhī dào
繁体字:靜因之道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战国时期一部分道家的认识方法。认为心要保持虚静﹐并因应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确的认识。网络解释
静因之道
静因之道是战国时部分齐国稷下学士提出的认识原则。《管子·心术上》:“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二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认为正确的认识应该排除主观成见或损益,完全循因客观事物。有忽视认识的主动作用的倾向,但为法术之学提供了哲学基础。《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

猜你喜欢
- 解开是什么意思
- 地域是什么意思
- 蓄菜是什么意思
- 低标号是什么意思
- 狂誖是什么意思
- 不稂不莠是什么意思
- 奉安是什么意思
- 滓垢是什么意思
- 论世是什么意思
- 贞庸是什么意思
- 叱诃是什么意思
- 没阶是什么意思
- 肠绪是什么意思
- 山邮是什么意思
- 匕首是什么意思
- 巴力门是什么意思
- 烟士披里纯是什么意思
- 抽身是什么意思
- 不称是什么意思
- 上潮是什么意思
- 鸾鹥是什么意思
- 社方是什么意思
- 与国是什么意思
- 轩虞是什么意思
- 方事是什么意思
- 交保是什么意思
- 朝阳凤是什么意思
- 驽劣是什么意思
- 杨枝肘是什么意思
- 风轫是什么意思
- 老大徒伤是什么意思
- 商彝夏鼎是什么意思
- 欣愿是什么意思
- 文榱是什么意思
- 紞然是什么意思
- 秘而不泄是什么意思
- 挛缀是什么意思
- 猫虎是什么意思
- 停解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