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籴
拼音:hé dí
繁体字:和糴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北魏。网络解释
和籴
和籴是北魏至明清政府强制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北魏至中唐,和籴寓有聚米备荒、赈济灾民之意。中唐以后,强制配购性质日趋浓重。至宋,成为括粮养兵的重要手段。宋代和籴,因其支付手段、具体办法的不同而有各种形式。宋初,狭义和籴特指政府以现钱收购粮食,广义和籴则包罗各种籴买方式。北宋中叶以前,有博籴、便籴,以便籴所入最多。神宗熙宁 (1063—1077) 以后,又有结籴、寄籴、表籴、兑籴等名目。

猜你喜欢
- 鼓绝是什么意思
- 众奴是什么意思
- 含怀是什么意思
- 花魂是什么意思
- 判押是什么意思
- 吴根越角是什么意思
- 踊擗是什么意思
- 时暂是什么意思
- 靡坚是什么意思
- 经方是什么意思
- 枕石寝绳是什么意思
- 舆谤是什么意思
- 攒十字是什么意思
- 身姿是什么意思
- 旨远是什么意思
- 洁浄是什么意思
- 棐几是什么意思
- 顾慕是什么意思
- 不得劲是什么意思
- 芳魂是什么意思
- 生毛是什么意思
- 瞿塘峡是什么意思
- 悠漫是什么意思
- 有腿无裤子是什么意思
- 尽人是什么意思
- 丰奢是什么意思
- 迎仙客是什么意思
- 残骸是什么意思
- 交叉是什么意思
- 香林是什么意思
- 家微是什么意思
- 顽福是什么意思
- 厉坛是什么意思
- 常温是什么意思
- 釭烛是什么意思
- 谐遇是什么意思
- 黄爵是什么意思
- 闭合是什么意思
- 刑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