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天下之不韪
拼音: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
词典解释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后以不顾一切,公然干普天下的人认为不对的事情为“犯天下之不韙”。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自 正始 以来,而大义之不明,徧於天下。如 山涛 者,既为邪説之魁,遂使 嵇绍 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顾夫邪正之説不容两立。” 伧父 《立宪运动之推行》:“盖 西太后 当庚子之时,信用 载漪 ……开衅列国,犯天下之不违。”参见“ 冒天下之大不韙 ”。
成语解释


猜你喜欢
- 肠肚是什么意思
- 沍寒是什么意思
- 翣毛是什么意思
- 篷帆是什么意思
- 苟得是什么意思
- 攘辟是什么意思
- 哀矜勿喜是什么意思
- 郑凤荣是什么意思
- 吴下阿蒙是什么意思
- 槐里月是什么意思
- 釜钟是什么意思
- 亲舆是什么意思
- 青辞是什么意思
- 般配是什么意思
- 对于是什么意思
- 金简是什么意思
- 承贽是什么意思
- 自吹自捧是什么意思
- 锅夥是什么意思
- 善善从长是什么意思
- 满肚子是什么意思
- 肖貌是什么意思
- 年老体弱是什么意思
- 打圆场是什么意思
- 劈嗒拍嗒是什么意思
- 馘截是什么意思
- 蹇浐是什么意思
- 目中无人是什么意思
- 星甍是什么意思
- 六出冰花是什么意思
- 言而无信是什么意思
- 甘馨是什么意思
- 租约是什么意思
- 教会学校是什么意思
- 黄烁烁是什么意思
- 当才是什么意思
- 共弊是什么意思
- 过板是什么意思
- 幄茵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