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法曲是什么意思 法曲的解释

法曲

拼音:fǎ qǔ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一种古代乐曲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其乐器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发展至极阶段著名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详细解释

法曲  fǎ qǔ  ㄈㄚˇ ㄑㄩˇ  

佛教或道教法会时所奏的乐曲。最早见于东晋的《法显传》。原为西域各族民乐传入中国清商乐结合,形成隋代的法曲。
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

唐玄宗梨园法部,所奏乐曲,称为「法曲」。
清.汪兆镛〈忆旧游.隐林梢半角〉词:「留连,感古今,问法曲南薰遗响谁传?」

网络解释

法曲

法曲:法曲是歌舞大曲中的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至隋称为法曲。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一些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
0
纠错
手机版 法曲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