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
拼音:èr shí sì shǐ
是否常用:是
基本解释
二十四史 èrshísìshǐ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a long intricate story]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详细解释
二十四史 èr shí sì shǐ ㄦˋ ㄕˊ ㄙˋ ㄕˇ清乾隆时所颁定的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皆为纪传体史书。
英语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 (25 or 26 in modern editions), collection of books on Chinese dynastic history from 3000 BC till 17th century, fig. a long and complicated story
德语 24 Dynastiegeschichten (Gesch)
法语 Vingt-Quatre Histoires
网络解释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猜你喜欢
- 褊局是什么意思
- 敲开板壁说亮话是什么意思
- 败沮是什么意思
- 非想天是什么意思
- 硝烟弥漫是什么意思
- 泽燕是什么意思
- 足不出户是什么意思
- 列士是什么意思
- 六弓是什么意思
- 边燧是什么意思
- 歼毙是什么意思
- 绛雪是什么意思
- 电热杯是什么意思
- 批郄导窾是什么意思
- 嗄程是什么意思
- 古器是什么意思
- 綦组是什么意思
- 酬谘是什么意思
- 追恋是什么意思
- 俎实是什么意思
- 留计是什么意思
- 簭人是什么意思
- 燕语是什么意思
- 内犯是什么意思
- 薄壮是什么意思
- 朝经暮史是什么意思
- 方物是什么意思
- 都知是什么意思
- 屯砦是什么意思
- 血泪斑斑是什么意思
- 诬染是什么意思
- 不拔一毛是什么意思
- 贻耻是什么意思
- 钜迹是什么意思
- 丑逆是什么意思
- 拿印把儿是什么意思
- 乐民是什么意思
- 捱延是什么意思
- 符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