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马髻
拼音:duò mǎ jì
繁体字:墮馬髻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亦称"墯马髻"。 2.古代妇女发髻名。网络解释
堕马髻
堕马髻,古代妇女的发髻式样。因将发髻置于一侧,呈似堕非堕之状,故名。属于魏晋时期妇女的一种发型,为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注意,“倭堕髻”不是堕马髻,是堕马髻的后代变体,两者不一样。堕马髻据说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粧(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贤注引《风俗通》曰: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寿,孙寿,梁冀妻。另有一说:发鬂松垂,象要坠落的样子。故又叫“坠马髻”。《乐府诗集·梅花落》:“天姬坠马髻,未插江南珰”。

猜你喜欢
- 何妥车是什么意思
- 冷冷是什么意思
- 社会保障基金是什么意思
- 膏腴之地是什么意思
- 质象是什么意思
- 孔壁是什么意思
- 嘂号是什么意思
- 怨苦是什么意思
- 紫竹是什么意思
- 烟道是什么意思
- 敛瘗是什么意思
- 笭牀是什么意思
- 番族是什么意思
- 殊裔是什么意思
- 粳粮是什么意思
- 停履是什么意思
- 喜行于色是什么意思
- 俪裁是什么意思
- 皓壁是什么意思
- 衢盘是什么意思
- 遥忆是什么意思
- 點指畫字是什么意思
- 方蓬是什么意思
- 消除是什么意思
- 蜥蜴是什么意思
- 庖羞是什么意思
- 败子回头金不换是什么意思
- 风知是什么意思
- 骈齿是什么意思
- 幽竁是什么意思
- 灯芯是什么意思
- 见鬼人是什么意思
- 悠溶是什么意思
- 媪神是什么意思
- 石峡是什么意思
- 惠化是什么意思
- 后部是什么意思
- 辟鸡是什么意思
- 锭子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