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
拼音:bù dài hé shàng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五代时僧人。名契此,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传说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世人称他为弥勒化身。佛教寺庙山门里供奉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相传是他的造像。详细解释
布袋和尚 bù dài hé shàng ㄅㄨˋ ㄉㄞˋ ㄏㄜˊ ㄕㄤˋ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人。以神异著称,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
德语 Hotei (Sprachw)
网络解释
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时期僧人)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
“布袋和尚传说”先后列入宁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 吧女是什么意思
- 嘉课是什么意思
- 沥沥拉拉是什么意思
- 闲舒是什么意思
- 佐舆是什么意思
- 髭发是什么意思
- 酒阑客散是什么意思
- 接离是什么意思
- 三统历是什么意思
- 王位是什么意思
- 侨寄是什么意思
- 豹雾是什么意思
- 绒球是什么意思
- 津济是什么意思
- 刳胎焚夭是什么意思
- 斧遂是什么意思
- 断用是什么意思
- 遮截是什么意思
- 枵朽是什么意思
- 鸾栖是什么意思
- 连日是什么意思
- 通理是什么意思
- 繁侈是什么意思
- 订庚是什么意思
- 眊悖是什么意思
- 佚游是什么意思
- 言不及义是什么意思
- 幽暧是什么意思
- 沿门讬钵是什么意思
- 亲切是什么意思
- 凋胡是什么意思
- 凤凰窠是什么意思
- 云陛是什么意思
- 专策是什么意思
- 凤纸是什么意思
- 宰旅是什么意思
- 生活制度是什么意思
- 龙岫是什么意思
- 伏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