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
拼音:bù zhèng shǐ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直隶亦设,江苏则设二员,分驻江宁﹑苏州。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考.职官.布政使司》﹑《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详细解释
布政使 bù zhèng shǐ ㄅㄨˋ ㄓㄥˋ ㄕˇ

猜你喜欢
- 阿公是什么意思
- 卤钝是什么意思
- 评检是什么意思
- 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 雍容大度是什么意思
- 得人死力是什么意思
- 论谕是什么意思
- 鼓诱是什么意思
- 脩眉是什么意思
- 沈鼾是什么意思
- 有趣是什么意思
- 无穷大是什么意思
- 野褐是什么意思
- 染滥是什么意思
- 业火是什么意思
- 屈揖是什么意思
- 好洁是什么意思
- 惦算是什么意思
- 猜衅是什么意思
- 御史雨是什么意思
- 删治是什么意思
- 腾懽是什么意思
- 微血管是什么意思
- 血液循环是什么意思
- 可人风味是什么意思
- 超摅是什么意思
- 欠佳是什么意思
- 说载是什么意思
- 话信是什么意思
- 老姑娘是什么意思
- 幽柔是什么意思
- 耽溺是什么意思
- 乌衣诸郎是什么意思
- 热火朝天是什么意思
- 高级语言是什么意思
- 冬花是什么意思
- 崩决是什么意思
- 戛云是什么意思
- 冰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