窆石
拼音:biǎn shí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圹旁石碑。有孔﹐用以穿绳引棺下穴。网络解释
窆石
高2.06米,底围2.30米,上小下大,形状象破土而出的春笋,又象一个长形秤砣,顶端有一圆孔。上面刻有文字,最早还是汉代留下的,但字迹早已漫漶不清。窆石相传是大禹下葬时,作为大禹下葬时的工具,从其生地北川(古石泉)县飞来的,是大禹出生之地今四川省北川县之禹穴、石纽拓片勒石而成,其上有自东汉以来的许多文人学者留下的题刻。

猜你喜欢
- 肄练是什么意思
- 束置是什么意思
- 憷场是什么意思
- 黥劓是什么意思
- 拜词是什么意思
- 高高在上是什么意思
- 无害是什么意思
- 五达道是什么意思
- 旦明是什么意思
- 饶裕是什么意思
- 莲步是什么意思
- 府试是什么意思
- 番案是什么意思
- 皮帛是什么意思
- 拾翠是什么意思
- 势援是什么意思
- 郁映是什么意思
- 金洋是什么意思
- 疾早是什么意思
- 剸节是什么意思
- 老泼狗是什么意思
- 祸门是什么意思
- 梅实是什么意思
- 律贯是什么意思
- 日刻是什么意思
- 驼载是什么意思
- 蹀鞚是什么意思
- 嶚嶢是什么意思
- 懋庸是什么意思
- 不过是什么意思
- 骈白是什么意思
- 省署是什么意思
- 轻褣是什么意思
- 文字禅是什么意思
- 千里之志是什么意思
- 犯垒是什么意思
- 晨暝是什么意思
- 军座是什么意思
- 同笔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