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安史之乱是什么意思 安史之乱的解释

安史之乱

拼音:ān shǐ zhī luàn
繁体字:安史之亂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zi*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详细解释

安史之乱  ān shǐ zhī luàn  ㄢ ㄕˇ ㄓ ㄌㄨㄢ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zao*反,陷两京,玄宗逃往四川。禄山死,子庆绪继之;庆绪死,史思明继之;思明死,子朝义继之,至代宗广德元年,其乱始被郭子仪、李光弼敉平,历时九年,史称为「安史之乱」。也作「天宝之乱」。

网络解释

安史之乱 (战争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治权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0
纠错
手机版 安史之乱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